中药国际化传统与现代对峙.docVIP

中药国际化传统与现代对峙.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国际化传统与现代对峙

中药国际化传统与现代的对峙      以同仁堂和天士力为代表,出现了两条中药国际化发展路径,但二者的国际化模式都受到了相当多的质疑,甚至有人提出对中医药彻底否定的主张。中药国际化的问题已经关系到其存亡      中药是中国几千年的国粹,却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逐步丧失主导地位,甚至有人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世界上日益兴起绿色环保和保健理念,天然药物越来越获得消费者青睐。在中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方药”、“韩药”占据了亚裔,也是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一大部分。具有天生的“比较优势”却没有转化为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中国也正在变成天然成药的净进口国。改变这种局面,中药国际化的两个代表型企业――同仁堂和天士力的实践值得探讨。      缺少真正国际化的中药企业      2005年,同仁堂和天士力被评为最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企业。同仁堂连续四年的海外销售额都呈现缓慢增长,天士力三年间的海外销售增加了212%。数据显示,这两家企业的海外销售额还不到总销售额的10%,但已经是佼佼者了。以境外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30%为标杆,两家企业显然远远达不到国际化经营的水平。      没有国际化的中药产业,就不会有国际化的中药企业。中药属于天然药物,目前该领域较发达的国家是欧洲、日本、韩国,在国际市场占有90%的份额。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天然药物,中药只占不到10%的份额,而且其中以中草药和植物提取物为主。中成药在国际市场上很少被视做真正的药物,特别是对欧美,往往以食物补充剂的身份出口。而日本在中医药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汉方药”,以及德国以单一草药为主成分的传统药物却进入了主流市场。    整个中药行业的现状是,大部分原料和半成品出口,供韩、日、美、德等国加工成附加值较高的成品药。中国制造的中成药仅占国际市场的1%左右,而且其中近70%是在亚洲销售。中国每年还进口大量“洋中药”,中国只是中药资源和消费大国,中成药产业正面临严峻挑战。      点评   中西方医药标准差异阻碍中药国际化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海外市场仍会以西医标准对药品进行规范。???然药物以药品身份注册,必须提供充分的实验数据。而传统中药千百年来依循的“君臣佐使”、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卫气营血等概念,既难被西方人理解,也难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证实。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目前中药国际化的尴尬。   期望国际医药界中短期内接纳中医理论是不现实的。评判谁对谁错并没有现实意义,产品市场一向以标准为王。中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处于弱势地位,完全遵从西医药学标准来规范中药,未必是长远战略。同时,西药理论也会因对天然药物的更多关注而逐步发展。      同仁堂:传统文化开路      同仁堂的优势在于其本身就是中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室御医的高贵出身,延续了三百多年的品牌,由历史造就的同仁堂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在国内及海外华人中影响十分广泛。这是同仁堂生存发展的根基和巨大财富。      在这种情况下,同仁堂打文化牌是最合情合理的选择。但悠久的传统中药文化也带来了对创新的束缚。同仁堂的产品基本上沿袭传统的制作工艺,对销售额贡献最大的只有三五个品种。   同仁堂走的是海外建店的路子,以医带药的国际化路线,以传统的国外中医诊所模式销售中药。同仁堂采取合资、独资、特许加盟、连锁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建立销售终端,加快海外布点。目前,同仁堂海外药店的销售对象主要以亚裔为主。   同仁堂在海外的每一家药店都秉承了老传统,每天有医生坐堂,为中药服用者提供专业指导。同仁堂推行海外战略的最初十年,在东南亚地区提高了市场知名度和民众认知度,出口品种从1993年不足30种发展到130多种。同仁堂国际化的初步设计是,在2008年前,海外建店达到100 家,出口创汇达到6000万美元以上。出口产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到200个。   同仁堂的模式经常被讥讽为“华人圈内的国际化”,在短期内并没有专门面向亚裔之外人种的销售。因为西方对医药的理解和中医是各自独立的体系,开拓市场投入太大。在不对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进行改造之前,中药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中医大夫辨证运用。中药国际化实质上是中医的国际化,也就是以让世界接受中医理论为目标的国际化。      点评   传统文化的策略更适合华人圈   同仁堂在海外建店除了推广中药产品外,相当长的时期都是培育目标市场对中药的认可度。这实际上更像是一种宣传,而非规模性经营活动。因此,同仁堂国际化的收益将取决于文化渗透进程。文化间的沟壑难以短时间填平,这也是中药不被欧美市场所接受的一个病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同仁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药如果能够在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世界将无法忽视中药的存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