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进步与金融市场化趋势.docVIP

产业技术进步与金融市场化趋势.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业技术进步与金融市场化趋势

产业技术进步与金融的市场化趋势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回顾产业技术进步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三次技术革命,发现新兴的产业技术几乎都是最初发展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美国、英国。比较而言,“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日本、德国更擅长于学习和推广成熟技术。基于银行与市场功能比较的视角,本文分析了二者对于不同特征产业和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产业的作用差异,以及二者在风险管理上的功能差异。   [关键词]技术进步;风险管理;金融功能;金融体系      1719-1720年发生的英国“南海泡沫事件”和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事件”是全球金融体系发展进程中的分水岭。一般认为,正是这些事件和这两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政策而最终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金融体系,即“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们对于这两种金融体系的比较、选择争论不休。本文旨在从产业技术进步的视角研究一国金融体系形成和演变的内在动因。      一、三次产业技术革命:银行中介与金融市场的作用差异      关于世界各国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经济史研究,很多文献都有涉及。我们基于这些已有研究,回顾近二百余年来产业技术进步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三次技术革命,目的是比较银行中介与金融市场的作用差异。      (一)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   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中,英国的金融市场成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伦敦的金融市场为铁路等新兴产业筹集了大量资本,银行却没有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这个时期,法国落后于英国被归咎于其金融体系的落后。但是,随着第一次技术革命成果的普及,情况开始发生变化,19世纪中叶才统一的德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不仅迅速学习、吸收了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主要成果,而且在很多关键性产业上超过了英国,例如在铁路方面,英国早在1825年就建成了第一条铁路,并在金融市场的推动下形成了兴建铁路的热潮。但是德国的银行体系似乎更有利于筹集铁路建设所需要的资本,以至于德国铁路里程的增长速度在19世纪60、70年代迅速超过英国。炼铁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这种趋势。关键产业的发展差异最终反映到经济增长速度上。从1855-1894年间,英国人均总产值每10年增长率为20.4%;德国在1850-1889年间,每10年增长率为16.4%,英国快于德国。然而从19世纪末开始,情况就完全颠倒过来。英国在1885-1914年间,人均总产值每10年增长率是13.4%,而德国则达到17.0%。      (二)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   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发生在1860-1900年间。我们可以选取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的关键产业――炼钢业来比较英、德两国。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炼钢技术首先在英国获得关键性突破,英国的钢产量大幅上升。但是,德国的学习能力似乎特别强,其钢产量增长速度在19世纪80年代末超过英国,总产量在90年代后超过英国。再选取内燃机、电力技术、汽车等新兴产业做比较,同样是首先在“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国家表现异常突出。可是当这些新兴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趋于成熟,并开始广泛运用于全世界时,美国和英国的表现就没有日本、德国那么出色。在20世纪50、60年代几乎所有年份里,日本的经济增长率都远远超过美国。英国和德国的比较也类似:20世纪60年代里,除1963、1967两个年份,德国在其他年份的增长率都高于英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影响逐渐衰退,信息技术革命开始孕育。1960年到1973年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年均增长率分别是1.6%、5.6%、2.6%、3.7%和2.6%。但是到了1973―1979年间,分别下降到-0.4%、1.3%、1.8%、1.6%和0.6%。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潜能似乎消耗殆尽。此时日本经济增长虽然在多数年份仍高于美国,但二者已经相差不多,德国与英国的比较大体相同。      (三)第三次产业技术革命   20世纪90年代,人类开始真正进入第三次产业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本次革命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微处理器、计算机、互联网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出现,但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真正被大规模运用。这次技术革命的典型特征是“运用信息(知识)生产和处理信息(知识)”。在本次产业技术革命中,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和德国被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日本和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全世界公认最具竞争力的两个国家,但是它们在本次产业技术革命中明显落后于美国。技术进步的落后逐渐反映到劳动生产率和综合要素生产率指标中。表1反映出美国在本次新技术革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