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观压力测试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ocVIP

基于宏观压力测试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宏观压力测试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基于宏观压力测试的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运用宏观压力测试工具评估银行体系稳健程度的工作正逐步推进。本文通过分析宏观经济运行及未来走势,设计了“极端且合理”的压力情景,并构建了宏观压力测试的线性实证分析模型,以评估银行业主要的风险指标在遭受宏观经济冲击时的抗压能力,揭示银行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风险。   关键词:宏观压力测试 银行体系 信用风险 实证分析      一、引言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格局已经形成,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和溢出效应日益强化,现代金融体系呈现出高度复杂性、结构性以及同构性的特征。在严峻形势下,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不断研发评估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工具。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2009年5月正式发布的《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中强调了压力测试的独立地位,它应成为验证计量经济风险模型准确性的重要工具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ICAAP)的组成部分。压力测试也是金融稳定评估规划(FSAP)中基金组织量化评估成员国金融风险的重要工具。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主要国家加大了运用宏观压力测试评估金融体系稳健程度的力度。2009年2月,美联储等美国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19家美国银行控股公司(BHCs)的资本情况展开全面压力测试(SCAP),以期在经济发展形势不确定时,督促BHCs持有充足资本缓冲,降低银行体系可能遭受的不可预期影响,并确保对有承贷能力客户的信贷需求。2010年7月,欧洲银行业监管委员会(CEBS)公布了91家银行压力测试结果,目的在于揭示欧洲银行体系面对冲击的准备程度,在经济不佳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出现危机的背景下,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超九成银行达标,为稳定债权人信心,促进市场快速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国内开展压力测试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进程也在快速推进,银监会于2007年12月发布了《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督促商业银行加大开展压力测试的力度。但纵观国内压力测试的开展情况,总体呈现出“宏观压力测试少,微观压力测试多;自上而下的少,自下而上的多”等特征,表明宏观压力测试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有非常广阔的拓展空间。      二、研究设计      (一)压力测试的基本理论巴塞尔银行全球金融系统委员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压力测试定义为利用一系列方法来评估金融体系承受罕见但是仍然可能的宏观经济冲击或者重大事件的过程。Berkowetz(1999)认为压力测试是关注于“尾部”事件的一类特殊风险模型。在微观领域,可以作为风险度量工具VaR的重要补充,帮助金融监管当局更好地监管个别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在宏观领域,可以通过研究银行间市场的传染效应、反馈效应以及信贷衍生品市场发展引起的风险问题来对金融系统稳健性做出评估。将压力测试方法引入实务领域加以运用是我国近年来才展开的内容,相关学者对此做出了积极探索。其中黄学元等(2006)提出了一个信用风险的宏观压力测试实证架构,利用其检测了香港银行体系受到宏观经济冲击时的抗压能力;徐明东、刘晓星(2008)详细分析比较了国内外主要宏观压力测试架构及方法;徐光林(2008)运用线性模型,重点测试了GDP增速等指标恶化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扩张的受影响程度。张志暹、边永平(2008)运用VAR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分析,揭示了甘肃银行体系在面临经济冲击时所暴露出来的脆弱性及其承受冲击的能力。华晓龙(2009)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利用假设情景定量分析了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银行体系贷款违约率的影响。本文在研读压力测试文献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尝试设计了“极端且合理”的宏观压力情景,并构建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宏观压力测试实证分析模型,试图从数量关系上刻画在宏观压力情景下银行体系信用风险水平的变迁情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实践性。   (二)压力指标的选择 本文选取代表银行体系信用风险的不良贷款率(NPL)作为承压指标和被解释变量,选取具有重要影响的宏观经济变量作为压力指标和解释变量,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反映解释变量(压力指标)和被解释变量(承压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实证模型设定如下:   NPLi,t=αi+βj, t+λx, t+Θy, t-1……+εi,t(1)   其中,αi代表常数项;j、x、y为表征压力指标的宏观经济变量,β、λ、Θ为模型回归系数。考虑到宏观压力指标(GDP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等)对银行体系资产质量存在滞后期影响。因此,模型中引入解释变量的时间滞后效应t-1;εi,t代表随机误差项。一般认为,为避免解释变量之间的同期相关性、保证模型处理的有效性,纳入模型的压力指标不宜过多,因此本文将对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率影响最为显著的3个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这三个指标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