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群视角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综述.docVIP

基于集群视角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综述.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集群视角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综述

基于集群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综述   产业集群是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标杆,如何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各级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过程中重点考量的重要因素。但问题在于,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企业来支撑,而在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属于资本力量欠缺的中小企业,如何解决这些中小企业的启动资金问题是关键所在。为了研究集群融资的问题,笔者在中国知网期上对“集聚+融资”和“集群+融资”的主题进行搜索,共搜索出192个条目,而集群的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如果以“中小企业+融资”的主题进行搜索则达到10447条目。尽管有大量的研究文献,但在集群融资方面的研究综述尚处在空白,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该方面的文献进行研究整理,以获得集群融资方面从理论、制度、渠道到模式、制约因素以及对策的整体认识,以期为集群融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清晰而全面的理论研究框架。   一、以集群融资优势论为主体的理论研究范式   关于集群融资理论方面的研究,迄今为止主要形成了集群融资优势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以及银企博弈论等三大理论,其中以集群优势理论的研究者最多。集群中的企业为什么比单独游离状态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的机会,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探讨。蒋志芬(2008)认为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具有协同竞争、资源共享、区域网络以及地域上的“根植性”等特性,可以有效克服单个企业的“弱势”地位,形成独特的融资优势。宗陶、孙要中(2009)从信息学角度分析指出,集群企业的产品信息不仅能够通过顾客的有效传播节约企业的信息生产成本,从而具有营销优势,银行还可以通过集群的高效信息场多渠道获取企业信息,改善了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状况,因此拥有融资优势。汪冬梅、王兰粉(2009)则从集群的信用优势论方面阐述中小企业以集群方式运作可以在整体上提高信用度,增强群内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集群内的企业还具有间接债务融资的优势、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在社会资本理论研究方面,张荣刚(2005)指出中小企业集群社会网络的深度根植及其社会网络支持下的集群供应链系统的共同作用使集群内企业得到相对比较充分的金融支持。王越、刘珂(2008)则将网络结构、信任合作、认知环境提升到社会资本的层面来剖析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内在结构关系,并验证了集群条件下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用的影响。刘轶、张飞(2009)则进一步从集群企业社会资本的特殊性出发,将社会资本因素引入集群企业的融资过程中着重分析了社会资本对集群企业融资的影响,认为社会资本在集群企业融资过程中能起到提供“软担保”的作用。   关于银企博弈方面的研究,魏守华、刘光海和邵东涛等(2002)论证了在银企之间重复的动态博弈中,可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因而利用企业的信用,有助于银行扩展信用贷款,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信贷中担保不足的重大难题。苏国亮(2009),则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面进行研究,着重探讨了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联盟稳定性的必要条件以及稳定的融资联盟体系构建的基本问题。从银企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出发,方松泉和刘志超(2010)还定量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前后的融资情况,显示出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具有融资优势。   总结以上三大理论,笔者认为,集群融资优势理论是最基本的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博弈论则是作为印证集群融资优势理论的分析工具。   二、集群融资制度的转变、创新与支持   集群融资制度从非正式融资安排开始突破,向正式融资制度转变,这过程必然离不开政府的制度创新和制度支持,但中小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政府的支持,显然和集群的发展特性密切相关。如赵祥(2005)指出随着企业集群规模的扩大和市场交易的扩展,企业集群的融资机制突破了非正式融资安排的局限,向基于正式制度的融资方式转变。郑彬等(2009)则从新制度变迁的理论出发,明确指出地方政府是推动企业融资制度创新的行动主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是现阶段成本最低的制度创新方式,而集群环境是使制度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刘春梅和张乐(2006)认为民营中小企业的集群形态和融资特点相互影响、制约,并试图从集群的发展特性中寻求理性的金融制度支持。而刘克和王岚(2010)则将网络关系合法性作为中介变量,从集群的外源性寻求支持,指出地方政府制度支持的力度越强,网络合法性对于集群企业外部融资效率的提升作用越强。   现有研究从动态角度来分析集群融资制度的变迁,能充分考虑到集群的内在特性和外在环境,自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对融资制度的研究视角还是过于狭窄,既未能从中外集群融资制度的比较来分析我国集群融资制度的特点,也未能从我国集群的融资历史来分析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以互助担保为主体的集群融资渠道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总体十分庞大,而资金来源不足且比较分散,便形成了以互助担保为主体,其他融资渠道相辅的融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