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思考与展望.docVIP

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思考与展望.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思考与展望

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与展望   [内容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结合国际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路径的比较分析,探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及适宜的运行机制,文章结论认为,我国农村正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同传统的家庭保障、社区服务、互助组织等有机结合,重视使用灵活多样的政策工具,以此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城乡有别的农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关键词]统筹城;农村养老保险;土地换保障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完善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人口养老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要仍然继续在全国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只要城镇化进程的速度没有明显的下降,只要产业间就业结构还在按预定目标不断调整,在人口老化、频繁流动、人口结构局部失衡的现实背景中,面向大多数人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如何在新时期防范城乡社会风险、防止农村老年贫困、调节农村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促进城乡人口理性流动,就必然持续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政策议题。      一、文献简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      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相关实践和理论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研究。陶鹰(2003)将现阶段探索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经济保障方式概括为:农村独生子女保险金转作父母养老金、农村计生夫妇养老储蓄或商业保险、纳入城镇社保体系、利用农村山林田牧畜等“养老基地”养老、集体经济扶助、互助式养老基金会、资金滚动式养老保险等七大类,并认为由于收益面较窄、保障水平有限等原因,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体系及其良性运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田遇春等(2007)把各地实践中的计划生育夫妇养老保障制度归纳为由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实物分配和资金支持、计生系列保险和奖励扶助制度等四方面内容构成的一个框架体系。此外,从河南南阳、安徽霍邱、河北迁安、厦门集美、广东东莞、重庆九龙坡以及浙江绍兴等典型市县的经验来看,也普遍通过财政补贴等扶持形式开展农村计生家庭养老保险制度。桂世勋(2008)则将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探索归纳为三种主要模式:以马鞍山市为代表的“单纯个人账户养老金”模式、以青岛市、无锡市为代表的“个人账户+社会统筹”模式和以北京市为代表的“个人账户+基础养老金”模式。   对于农村计划生育系列养老保险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关系问题,研究者之间存在认识上的分歧。陶鹰(2003)认为,有必要建设一种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基本保险,以计划生育系列养老保险为补充保险的养老保障体系。郑功成(2008)则从更大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与计生政策之间关系入手,认为现阶段计划两者应有机结合,国家在农村地区推进计划生育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运用社会保障机制来激励和引导农村居民的生育行为,但一定要置于大的背景之下,不要另搞一套,要将农村计生夫妇养老社会保险的先行实施作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时,也必须同时考虑推进计划生育政策的配套需要。桂世勋(2008)建议,在已经建立或近年内有条件建立覆盖全体农民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于近期内还没有条件建立覆盖全体农民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可考虑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优先覆盖计生夫妇的试点方案,这同郑功成(2008)的主张类似,实践中也有贵州遵义等地的案例可供支撑。但曾毅(2001,2004)的研究却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养老保障计划是计划生育的应有之义与原有之义,养老保障不能仅仅局限于计划生育家庭,而应该实施两者一体化工程覆盖包括遵循与未遵循计划生育的全体农民。同时,从实际工作效果的角度看,由于劳动保障部门没有类似于计生和民政系统那样的农村基层工作网络,简单推进将会面临严重困境。据此,他认为应该由计生部门依托计生协会负责农村养老保障的组织工作,劳动保障部门则负责基金的保值增值管理。李建明(2004,2008)则更加深入分析了利益导向机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认为国家计生政策是对农民传统养老资源的一种制度性剥夺,而建立计划生育夫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对其养老资源损失的最好代偿方式。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若干年后中国农村出现老年计划生育夫妇群体性贫困,那就是中国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失败,因此应该从尽快把建立农村计生夫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放在公共政策的优先执行领域。      二、突破与创新: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制约条件      (一)“三农问题”与二元经济结构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民的收入增长再次进入低谷期,1997―2006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了1496.9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加量的五分之一;年均增长速度也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