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特点及成因分析.docVIP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特点及成因分析.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特点及成因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摘要】现金股利,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股利分配形式,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的重视。本文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特点,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一、我国现金股利政策的特点      (一)现金股利政策呈现阶段性特征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具体见表1):第一阶段为1994年以前。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分配股利的公司占了绝大多数,而在分配的公司中,采用送股方式和采用现金方式的公司都占了50%以上的比例。这个阶段上市公司中多以新上市公司为主,这些公司一方面有着增资扩股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也试图给股东提供一些回报以建立良好的信誉。第二阶段为1994年到1999年。在这个阶段,进行现金股利分配的公司的数量不断减少,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从1994年的78.45%下降到了1999年34.43%;既不进行现金股利分配也不送红股、不转增股本的公司数量是不断上升,其占上市公司的比例从1994年的7.41%上升到了1999年的61.87%。经过几年摸索,上市公司发现原来证券市场是个“圈钱”的好地方,并且证券市场各种法规不是很完善,制度不是很健全,因而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比较随意,往往以一句“暂不分配”了事。再者,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脱胎于原来的国有企业,政策化上市比较严重,上市后没有足够盈余用于分配则不足为怪了。第三阶段为2000年开始至今。2000年以后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猛增,占总公司数的比例维持在50%左右。这主要跟2000年开始监管部门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作为直接融资的一个前提条件,在政策上做出硬性要求有关。      (二)股利支付率较高,但股利收益率很低   从现金分红企业的股利支付率来看,近十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见表2)。1998年,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达到最高为81%,在2000年以后,随着派现公司比例的大幅度提高,股利支付率有所下降,但基本仍维持在50%左右,这一比率远远高于日本、德国,也高于美国、英国。   与此同时,虽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较高,但由于其??利能力较低,导致每股收益的绝对值也较低,因而近十年来,其股利收益率只能维持在1%左右,如果把不分配公司也考虑进去的话,则上市公司的总体股票获利率更低(见表2)。这一数据指标不仅大大低于美联储公布的5%的一般水平,而且较之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也明显为低。投资者得到的现金股利回报率微不足道。银行存款、国债和股票是我国目前三种最主要的投资方式。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最终体现在现金分红上,但我国大多数公司的股利回报率均低于同期存款利率。在2000年度至2004年度,分别仅有25、60、46、49和48家公司的股利回报率超过同期一年期存款利率。      (三)部分公司存在非良性派现行为   分配现金,理应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但近些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部分上市公司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非良性派现行为。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不利于公司和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非良性派现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超能力派现,即每股现金股利大于或等于每股收益,或者派现总额大于当年现金流量净额。超能力派现意味着上市公司必须动用以前年度累存的利润或现金来进行分红,不仅可能导致以后年度派现能力的下降,而且其所带来的现金压力势必造成上市公司发展的瓶颈,甚至可能错失投资良机,致使未来收益下降,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最终使投资者的利益受损。根据对2002年度派发纯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的统计分析得知,在沪深两市510家派发纯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中,异常高派现的有128家,占纯派现总数的25.1%。二是融资派现,即刚上市就高派现,有动用募股资金派现的嫌疑;或刚配股就派现,这是变相的融资分红,分的是配股进账的股本金。这两种行为都意味着上市公司通过股市筹集的资金并没有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大股东初始投资成本均很低或者通常会放弃配股资格,所以融入的资金绝大部分落入了大股东的腰包。例如保定天鹅2000年1月实际募得1.63亿元,与此同时,该公司2000年度实施每10股发放现金股利4.7元的政策,累计发放红利1.5亿元,其中第一大股东天鹅集团分得红利1.05亿元。据统计,2002年刚上市就高派现的公司有8家,刚配股就派现的公司有7家。三是异常低派现。一般而言,股利支付率小于50%且每股现金股利的绝对值小于0.1元的,可将其界定为异常低派现。此类公司的股利收益率极低,使广大投资者丧失投资信心,加重市场上的投机氛围,不利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异常低派现最典型的实例是2001年的“五粮液事件”。当年度,五粮液公司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