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温病学风温讲解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陷胸加枳实汤方解 痰热结胸 痰热互结 痰 热 开结—枳实、瓜蒌 化痰—半夏、瓜蒌 辛开 清热—黄连 苦降 分 解 痰 热 注意本证的鉴别: A.身热面赤,渴欲凉饮,易与阳明经证混淆。 鉴别点:无黄燥苔 B.大便秘结,胸下疼痛,易与阳明腑实证混淆。 鉴别点:无腹部症状、无神昏谵语 C.部位在胸膈,要与热郁胸膈鉴别。 热郁胸膈发热不甚,心烦懊恼,无胸痛 D.部位在胸膈,要与热灼胸膈鉴别。 热灼胸膈发热较甚,胸膈灼热如焚。 曹炳章:“扼要处全在胸痛、得汤则吐数句。” 4、肺热腑实 [证候] 潮热便秘,痰涎壅盛,喘促不宁,苔黄腻或黄滑,脉滑,脉右寸实大。 [辨证要点] 痰热阻肺,肺失肃降:痰喘 阳明腑实热结: [病机] 肺经痰热壅阻,肠腑热结不通。 [治法及方药] 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 如吴鞠通所说:“其因肺气不降,而里证又实者,必喘促寸实,则以杏仁、石膏宣肺气之痹,以大黄逐肠胃之结,此脏腑合治法也。” =蒌杏石甘汤+大黄 [注意事项] (1)与痰热结胸证的区别: 主要在于病位不同:本证在肺和大肠,而后证在胸。 (2)与邪热壅肺证的区别: 相同点均为肺气分病变。 不同点:后证以肺热为主,故麻杏石甘汤重在清泄肺热;而本证侧重于肺之痰热,在于化痰清热,并伴有肠腑热结,需攻下腑实。 宣白承气汤方解 痰热阻肺 腑有热结 痰——宣肺化痰:杏仁粉、瓜蒌皮 热—— 里热— 腑实——攻下:生大黄 泄热(两清肺胃):生石膏 5、肺热发疹 [证候] 身热,咳嗽,胸闷,肌肤发疹,疹点红润,苔薄白,舌质红,脉数。 [辨证要点] 肺热证候: 肺热波及营血: [病机]肺经气分邪热,波及营分,窜扰血络 [治疗及方药] 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注意事项] 应注意防风、升麻、柴胡、麻黄、三春柳等解表之剂慎用。 6、肺热移肠 [证候] 身热,咳嗽,下利,大便稀溏臭秽,色黄如糜,肛门灼热,舌苔黄,脉数。 [辨证要点] 肺胃邪热下迫肠道 肺热 [病机] 肺胃邪热下迫大肠之肠热下利。 [治法及方药] 苦寒坚阴,清热止利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邵步青说该方:清上则喘定,清下则下利止。 葛根芩连汤: 肺热咳嗽—葛、芩、甘草—清肺止咳—清上咳止 肠热下利—黄芩、黄连—清肠止利——清下利止 肺热移肠证,无腹部硬满疼痛,故与热结肠腑之 热结旁流不同。 肺热移肠下利,为邪有出路,不可收涩止利 7、阳明热盛 [证候] 壮热汗多,面赤心烦,渴喜凉饮,苔黄而燥,脉洪大有力。 [辨证要点] 胃经气分热炽: 胃阴耗伤: [病机] 胃经热盛,津液耗伤。 [治法及方药] 辛寒清气,甘寒救阴 白虎汤 “白虎本为达热出表” “非虎啸风生,金飚退热,而又能保津者不可” “白虎剽悍,邪重非其力不举,用之得当,原有立竿见影之妙,若用之不当,祸不旋踵…” 张锡纯:石膏为阴中阳药(寒泄中寓辛透) 吴鞠通关于白虎汤的四条禁忌: 即:1)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 2)脉沉者,不可与也。 3)不渴者,不可与也。 4)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实际运用中,应把握两点: 1)表邪未解者,一般慎用; 2)里热未盛,病非阳明实热者禁用。 8、阳明热结 [证候] 日哺潮热,时有谵语,大便秘结,或便下稀水,腹满硬痛,舌苔黄燥或焦黄、灰黄而燥,脉沉实。 [辨证要点] 肠道热结,传导失职 [病机] 肠腑热结。 [治疗及方药] 软坚攻下泄热 调胃承气汤 注意本证“热结旁流”与肠热下利区别: 1)病机不同:本证为燥屎内结,而肠热下利为热移大肠; 2)伴随症状不同:热结旁流者,伴腹胀硬痛,纯利稀水;肠热下利不伴腹胀满硬痛,仅下黄色稀便而非稀水; 3)治法不同:本证为攻下腑实,肠热下利为苦寒清热止利。 关于调胃承气汤 该治法不以攻逐燥粪为目的,而重在泻下热结,故无须枳、朴行气宽满。 邵登瀛《四时病机》:“调胃承气汤以甘草缓大黄、芒硝留中泄热,泄尽胃中无形结热,而阴气亦得上乘,…去枳实者,热邪结胃劫津,恐辛燥重劫胃津也。徐洄溪称:芒硝善解结热之邪,大承气用之解已结之热邪,此方(调胃承气)用之,以解将结之热邪,其能调胃则全赖甘草也。” 9、热陷心包 [证候] 身热,神昏谵语,甚或昏愦不语,言謇,肢厥,舌质红绛。 [辨证要点] 热闭机窍,神志异常: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