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4.pptVIP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4.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4

文化经典阅读思路: 1、疏通文意。 2、理解思想。 3、学会评价。 1、熟读并背诵相关语段。 2、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 有何启发?请写一篇读后感。 《孟 子》 1、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3、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4、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5、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用正直来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它作为气,与义和道相配,没有这些(义与道)就萎靡不振了。 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可以取得的。 (只要)做一件让内心不惬意的事,(这气)就会萎靡不振。 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不要促使它成长。 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战争平息 的确,确实 怎么,疑问代词 训导 动词,去 通假字,通“诫” 遵循 使……扰乱 使……改变 使……屈服 第一则 《孟子·公孙丑上》 研 习 课 文 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其最大特点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至大至刚”,“塞于天地” “配义与道” 形态 性质 研 习 课 文 你如何理解“集义”这个词? 明确:坚持做符合道义的事。 研 习 课 文 怎样做到“集义养气”? 1、直养无害 2、配义与道 3、勿正勿忘勿助长 研 习 课 文 文中孟子假托“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想要说明的又是什么道理呢?请用本文中的话来概括。 说明不以集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的,是种庄稼而不锄草的人,促使它生长的人是揠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用,而且还损害了它。 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集义所生,非义袭而取之)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研 习 课 文 “苗”喻指什么?“不耘苗”喻指什么?“揠苗”又喻指什么? “苗”指的是浩然之气。 “不耘苗”指以为集义养气没有 用而放弃它的行为。 “揠苗”指的是对浩然正气充满 渴望,急于求成的行为。 “浩然之气”的定义 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 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为“害”。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助长害之。 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本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行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我读先秦诸子 易中天 三 、读孟得义 著名学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做客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讲述《我读先秦诸子》。易中天以其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风格向大家讲述了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 仁与义不同,孔与孟也不同。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读了《孟子》,总想起身做点什么,哪怕找人辩论! 孟子是好辩的。他的话,也很雄辩。 他总是有一种气势,一种不容置疑和剑拔弩张的气势。 正如孔子讲仁也讲义,孟子讲义也讲仁,孔子自然柔中有刚,孟子也自然刚中有柔。但总体上说,孟子比孔子强硬。我的感觉是:孟子很男人,孔子很长者。 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就不太好讲了(难言也)!但有几点可以肯定。第一,它是正义积累的结果(集义所生);第二,它和道义相伴生(配义与道);第三,它一旦为道义和正义所培养(以直养而无害),就最伟大、最刚强(至大至刚),能够充盈于所有的地方(塞于天地之间)。这是孟子对公孙丑说的话,见《孟子·公孙丑上》。可见,势源于气,气源于义。有义则有气,有气则有势。正义在胸,则气势磅礴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