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米尔顿.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约翰·米尔顿

John Milton Paradise Lost 1 John Milton (1608----1674) 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曾任伦威尔革命政府的拉丁文秘书和共和国国会议员。 代表作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 2 约翰·弥尔顿1608年12月9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是一名法律文书,尤其爱好文学和音乐,受其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625年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日趋反动,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1632年至1638年五年间,弥尔顿辞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住到他父亲郊外的别墅中,整日整夜的阅读,他几乎看全了当时所有英语、希腊语、拉丁语和意大利语作品。 3 . 1638年弥尔顿为增长见闻到当时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旅行,拜会了当地的文人志士,其中有被天主教会囚禁的伽利略。弥尔顿深为伽利略在逆境中坚持真理的精神所感动。翌年听说英国革命即将爆发,便中止旅行,仓促回国,投身革命运动。  1641年,弥尔顿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边,开始参加宗教论战,反对封建王朝的支柱国教。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又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   1649年,革命阵营中的独立派将国王推上断头台,成立共和国。弥尔顿为提高革命人民的信心和巩固革命政权,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等文,并参加了革命政府工作,担任拉丁文秘书职务。1652年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   1660年,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不久又被释放。从此他专心写诗,为实现伟大的文学抱负而艰苦努力,在亲友的协助下,共写出3首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1674年11月8日卒于伦敦。 4 Paradise Lost 《失乐园》 弥尔顿在《旧约· 创世纪》关于人类始祖被赶出伊甸园的故事的基础上, 经过再创造, 形成结构宏大, 相互 交织的两条线索:一条是撒旦反抗上帝失败, 引诱人类犯罪, 失去天上乐园的故事; 另一条则是亚当、夏娃违反上帝禁令失去地上乐园的故事。后者是史诗的中心线索, 撤旦引诱亚当、夏娃犯罪是这两条线索的交叉点。史诗长达10566 行, 分为12卷。 5 政治诗歌 VS 宗教诗歌 撒旦主义派 正统派批评家 调和派 6 撒旦主义派: 强调《失乐园》的革命性质, 认为撒旦是诗中的主角和英雄,而上帝则是否定形象。撒旦主义派能够结合史诗产生的时代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认识作品, 敏感地意识到了史诗的革命性质但他们忽视了诗中的宗教因素和撒旦形象在史诗后几卷里的发展变化, 对上帝形象的分析也失之于简单化, 关于史诗的主题是什么, 人类堕落的故事意义何在等问题, 他们没能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7 关于撒旦的最有名的一段论述是布莱克作出的,“ 弥尔顿写起天使和上帝来, 仿佛手带镣铐但写起魔鬼和地狱来, 却是挥洒自如。这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他和魔鬼是一帮的, 只是他自己没意识到罢了。” 8 雪莱和哈兹里特(William Hazlitt)把弥尔顿的史诗视作反抗暴政之政治宣言的最坚定的鼓吹者。他在《诗辩》中高度赞扬撒旦这一人物形象:“《失乐园》中所表达的撒旦这一角色的旺盛精力和性格魅力无以伦比。如果假定诗人的意图是在刻画一个人们心目中的罪恶化身那就错了。……弥尔顿笔下撒旦的道德形象要远远高于他所描绘的上帝。” 哈兹里特同样用崇高的形容词来描绘撒旦这位叛逆领袖不可征服的意志和誓死反抗上帝暴政的坚定决心:“撒旦是诗歌作品中最具有英雄主义的题材,不仅他的性格刻画的完美无缺,而且整个构思也崇高无比。” 9 19世纪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了上述西方“撒旦派”评论家的意见,把撒旦跟17世纪英国的清教徒革命者们直接对应了起来: 弥尔顿的诗歌显然是时代的产物:诗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用骄傲而阴郁的撒旦这一人物形象赞扬了对于权威的反抗,尽管他原来意图并非如此。 10 正统派批评家:正统派批评家抓住《失乐园》运用的是宗教题材和弥尔顿在开卷部分关于主题的宣言,以及作品中与《圣经》相符的地方, 来强调史诗的宗教性质。他们脱离史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思想倾向, 咬文嚼字, 就作品分析作品, 因而对《失乐园》 的批评就往往不得要领, 缺乏根据。 11 1942年,牛津学者刘易斯(C.S.Lewis)在《失乐园·序》一书中为把弥尔顿的史诗阐释为一部基督教诗歌而进行有力的辩护: 他坚称该史诗的中心主题和所叙述的故事的其他主要方面与正统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