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奶农收益不稳定原因与对策分析.docVIP

内蒙古奶农收益不稳定原因与对策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奶农收益不稳定原因与对策分析

内蒙古奶农收益不稳定原因与对策分析   近年来,受政府政策的推动、市场的拉动、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养殖效益的驱动,自治区乳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条绵延上千公里的“奶牛带”在内蒙古形成。该区域无论饲养奶牛头数还是原奶产量和乳制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2007年全区原奶产量为950.9万吨,乳制品产量为367.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0%、4.3%,成为全国最大的奶牛饲养和奶源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奶制品生产基地。但是,奶农的收益并不稳定。自从2004年下半年饲料价格上涨后,很多散户奶农的收益锐减、甚至亏损。直到2007年底和原奶价格三次涨价后多数奶农的亏损才有所减少,呈现扭亏为盈的现状。2008年初,呼和浩特市郊区原奶价格最高涨到2.6元/公斤,到奶牛产奶旺季时原奶价格跌到2.4/公斤,很多散户奶农仍然有一定的收益。然而,最近几年原奶价格涨幅慢跌得快,奶农总是处在弱势地位,收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奶农收益不稳定的成因      (一)饲养成本高是奶农收益减少的主因   据有关资料,2006年,内蒙古奶牛养殖户的收益最低,平均每头奶牛纯收益才179.92元,远远低于黑龙江省每头奶牛的纯收益1395.12元。内蒙古奶牛利润如此低的主要原因是饲养奶牛成本很高,大部分奶牛无利润,奶牛业进入空前的低迷状态。例如,2006年饲养奶牛成本占产值比重高达98.01%,高于黑龙江省14.42百分点。为此,奶农在减少饲养奶牛的成本上下工夫。   (二)奶农生产的原奶质量不高   很多奶农生产的原奶质量不如奶牛小区生产的原奶质量,而且与欧亚牧场生产的原奶质量有较大差距。那么,奶农生产不出高质量原奶的主因是,奶农本身的文化素质决定其难以接受科学养殖技术,再加上有关部门培训奶农的方式不对或培训次数很少,甚至有的地区干脆不培训。所以,散户奶农生产不出高质量的原奶,导致其收益不稳定。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奶农的市场风险大,收益无保障   近年来内蒙古的乳业快速发展,但与之相适应的疫病防治、配种和原奶收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较为滞后。随着奶牛数量的不断增加,奶牛疫病防治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标准化的服务场所和服务设施,以及专业的防疫治疗人员不能满足疫病防治的需要。需求的拉动,出现了不少“专家”、游医开展流动服务,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奶户缺少可靠保障。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服务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奶农生产过程中接受到的服务是很有限的,尤其技术性的服务次数太少,个别地区甚至没有。再则,奶农缺乏强有力的中介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协会等,其单枪匹马面对龙头企业和大市场,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闭塞,难以掌握市场供求关系,经营风险极大。这些因素导致奶农生产成本很高,市场一旦有波动就是最大受害者,这也是其收入增长缓慢的内在成因。   (四)龙头企业与奶农之间尚未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2004年上半年开始,呼和浩特市地区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奶农饲养奶牛的成本直线上升,但龙头企业的收购价格基本未变。在此情况下,出现了大部分奶农亏损,甚至卖奶牛、杀奶牛现象。这说明,分散的奶农在没有自己组织的情况下,很难与龙头企业进行谈判以保护自身利益。另外,龙头企业所谓“处处为农牧民利益着想”的伪善一面也暴露无遗。因此,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乳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企业的垄断行为导致奶农利益受损   无论企业还是农户,生产产品的边际收益接近或低于边际成本时都会做出反映。这是一个正常的生产经营行为。然而,在下游产业存在垄断的情况下,上游产业分散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做出反应也是无效益的。例如,2005~2006年是奶农严重亏损时期,此时奶农卖奶牛杀奶牛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原因就是乳业龙头企业垄断了原奶市场和乳制品销售市场。直到2007年国际上出现奶制品供给不足,尤其是奶粉市场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小奶粉厂纷纷上马抢购原奶、生产奶粉,迫于国内和国外市场需求压力,原奶价格才大幅度上涨。当然,乳制品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远远高于原料奶的上涨幅度。2005年,乌兰察布市原奶生产成本价为每公斤2.08-2.28元,收购价则每公斤1.72元。2006年至2007年4月原奶成本价为每公斤2.12元-2.32元,而收购价则每公斤上涨了0.04-0.10元,才是1.76-1.82元,距离成本价相差甚远。因此,就出现了奶牛当肉牛销售的现象(杨思,2007年)。几大乳业集团为什么年年大规模扩张哄抢龙头老大地位?老大地位就是垄断地位!垄断地位就意味着有巨大的垄断利润。以蒙牛为例:2005年企业财务报告总收入108.25亿元,较上年增长50.1%,纯利润达到4.568亿元。比国际乳业巨头“雀巢”公布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