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钻掘及设备 回转钻进用钻头201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土钻掘及设备 回转钻进用钻头20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地质大学勘查教研室 第七节 全面钻头 (三)螺旋钻头 1、平底螺旋钻头 由心管、螺旋带(双头螺旋)、平刀与中心 刃刀等组成,平刀长度比螺旋叶片的外径大10 ~20mm。适用于一般的土层。 2、耙式螺旋钻头 由心管、螺旋带(双头螺旋)、中心刃刀、 切削刀齿等组成。切削刀齿上镶焊硬质合金, 适用于含有大量砖头、瓦块的杂填土层及松 软岩层钻进。 ? * 中国地质大学勘查教研室 第七节 全面钻头 二、金刚石全面钻头 (一)单晶金刚石全面钻头 1、钻头工作剖面的几何形状 双锥阶梯形剖面 、双锥形剖面、B型剖面、带波纹的B 型剖面 2、水力结构 逼压式水槽 、辐射型水槽 、辐射型逼压式水槽 、螺 旋形水槽 。 3、金刚石粒度和排列 * 中国地质大学勘查教研室 第七节 全面钻头 1、钻头工作剖面的几何形状 (1)双锥阶梯形剖面:两个锥面,锥面上有阶梯,增加碎岩自 由面,提高钻进效率,但锥顶面小,顶部金刚石受力很大。适用 于软~中硬的地层。 (2)双锥形剖面:工作面由内锥、外锥和顶部圆弧三部分组成。 内锥60°~70°,外锥40°~60°。锥顶面较大,无阶梯(阶梯 上的金刚石易碰碎),适应于在较硬和致密的岩石中钻进时。 * 中国地质大学勘查教研室 第七节 全面钻头 1、钻头工作剖面的几何形状 (3)B型剖面:由内锥与圆弧面组成,内锥角不小于90°。 其结构特点是顶部较宽也较平缓,可均匀布置较多金刚石,防 止局部金刚石早期损坏。适用于适用于硬地层。 (4)带波纹的B型剖面:与B型剖面不同的是:内锥和圆弧面 上带有螺旋形波纹槽。金刚石就镶在波纹的波峰上,适用于坚 硬地层。 * 中国地质大学勘查教研室 第七节 全面钻头 2、水力结构 金刚石全面钻头采用水孔、水槽式的水力结构,保证金刚石 的冷却、润滑和清洗。常用的水力结构有下述四种: (1)逼压式水槽:唇面上水槽分为高压水槽和低压水槽,高 压水槽入口大,出口小,而低压水槽正好 相反。高、低压水槽间形成一定的压差。 在压差作用下,部分冲洗液从高压水槽漫 过金刚石表面进入低压水槽,能有效地清 洗、冷却和润滑唇面上的金刚石。这种水 槽用于软地层。 * 中国地质大学勘查教研室 第七节 全面钻头 2、水力结构 (2)辐射型水槽:唇面上水槽多,呈放 射形均匀分布,而金刚石工作面很窄,所 以,冲洗液从水眼流到水槽后能很好地冲 洗岩屑,冷却金刚石。这种水槽用于软~中 硬地层。 * 中国地质大学勘查教研室 第七节 全面钻头 2、水力结构 (3)辐射型逼压式水槽:是上述两种水槽结构的组合,适用 于中硬~硬地层钻头和涡轮钻金刚石钻头。 (4)螺旋形水槽:水槽为反螺旋流道,在高转速条件下强迫 冲洗液流过金刚石工作表面。适用于高转速金刚石钻头。 * 中国地质大学勘查教研室 第七节 全面钻头 3、金刚石粒度和排列 金刚石的粒度据地层而定。较软地层,粒度较大;较 硬地层,粒度较小。 钻头唇面金刚石颗粒的排列方式与取心式钻头类似, 必须注意钻头唇面的金刚石充满度、覆盖均匀和等强度 磨损等问题。 * 中国地质大学勘查教研室 第七节 全面钻头 二、金刚石全面钻头 (二)聚晶金刚石全面钻头 1、胎体PDC钻头和钢体PDC钻头 胎体钻头的钻头体用铸造碳化钨粉烧结而成,烧结时在钻头 唇面上留有窝槽,然后将复合片直接焊接在窝槽上。钢体钻头 的钻头体用合金钢加工而成,复合片镶焊在钢体上。 * 中国地质大学勘查教研室 第七节 全面钻头 (二)聚晶金刚石全面钻头 2、钻头工作剖面的几何形状 工作面形状有内锥、顶部、侧面、肩部及保径五个基本要素。 内锥对钻头起导向和稳定作用,如果需要较高转速、较好的冲 洗液流动控制能力,取浅内锥、大锥角(110°~160°);如 果要突出钻头稳定性,提高孔斜控制能力,则为深内锥,小锥 角较(60°~100°)。 顶部最先吃入地层,如果地层较硬,应选大半径的顶部结构; 为了提高钻头吃入地层的能力,应选较小半径的顶部结构。 保径部位除保证钻孔直径外,还有保持钻头工作稳定的作用, 防斜钻头应取长保径,而造斜钻头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