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汉元没有故事鱼状元
刘汉元没有故事鱼状元
从创业者,追赶者到行业的领跑者,刘汉元用了20年的时间。他拒绝过多次大规模多元化扩张的诱惑,始终坚持小跑步前进。然而,他在水产领域却走在了世界最前沿,拥有国内首个鱼类基因工程实验室,建设了亚洲最大的多功能水产科技园区,推出了中国第一条品牌鱼――无公害通威鱼。
他的故事很平淡,但很坚实。
小技术员的梦想
在成都高新区通威集团总部,一条小河的照片挂在一个很显眼的位置。这条小河是刘汉元老家四川眉山县颐堰永光电站的尾水渠,这里是他事业的起点。
上世纪BO年代中早期,国内水产品供应稀少,价格昂贵。“高过猪肉价格的3到5倍,春节期间会超过10倍,严重地供不应求。我感觉这是一个机遇。”从四川省水产学校毕业后,刘汉元被分配到眉山县水电局两河口水库渔场当技术员。
当时只有19岁的刘汉元偶然从资料中了解到了日本、德国的工厂化和集约化养鱼模式,他梦想着能把这种养殖模式在身边变成现实。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尝试,刘汉元构思设想了一种渠道(指河渠河道)网箱式流水养鱼模式。
当他小心翼翼地提出这一想法时,却遭到无数质疑。祖祖辈辈从来没有这样养过鱼。在河里面干这个事情,那不是妄想吃汤圆嗦(意即做白日梦)不过,刘汉元还是说服了家里人,从信用社贷款500元,开始了这场对中国水产养殖业影响深远的实验。
1984年春天,中国第一只渠道金属网箱正式开始了流水养鱼试验。在小河中,刘汉元建起了一个64平方米的金属网箱,投入了185公斤鱼苗。同年秋天,他的网箱产鱼2780斤,亩产达到3万斤。这比当时传统养殖的亩产高出了1万斤。这一试验成果大大震惊了验收人员,也震惊了驻足围观的数百名群众。刘汉元借此盈利1950元,一举还清贷款。
当年,这一水产养殖技术获得“四川省水产科技进步一等奖”,迅速在全省推广,1986年,这一技术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和丰收计划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
年纪轻轻的刘汉元就这样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随着网箱养鱼技术的全国推广,精明的刘汉元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不仅仅在眉山县,而且在四川、在全??都将产生不计其数的养鱼专业户,鱼饲料必将出现巨大的市场。
1986年,刘汉元利用几年来养鱼和手工生产鱼饲料积累的资金,建起了西南地区第一家集约化鱼饲料加工厂,取名科力。工厂一投产,市场立即出现供不应求的旺销景象,远近养鱼户蜂拥而至。
若干年后,刘汉元这样解释自己的财富理念:“谁和农民抢饭碗,谁就没有饭碗,谁往农民碗里添油加肉,谁就和农民一同发展。”这是他当初没有成为养鱼大户,却成为饲料大王的原因。让刘汉元感到高兴的是,自己的辛苦并没有白费,而是换来了巨大的回报。
为了保持自己在鱼饲料行业的领先地位,刘汉元又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对饲料转化效率的研究和对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上。整整4年时间,刘汉元没做其它任何事情,但饲料的科技含量在国内已是遥遥领先。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1991年,27岁的刘汉元从眉山县水电局辞职下海,一心一意做起了鱼饲料生意。
1992年,刘汉元在眉山县建起另一座现代化饲料工厂,取名通威饲料有限公司。自此,当地农户再也不用排队买饲料了,仅眉山一县就有10多万人走上了养鱼致富的道路。在眉山县也流传起这样一句民谣“要挣钱,学汉元。”
1994年初,刘汉元将公司总部搬迁到了成都,成立了四川通威饲料集团公司,组建了更大的团队和更大的销售网络。
坚实的扩张步伐
1996年,已是兵强马壮的通威拒绝了所有扩张的诱惑,潜心企业管理和文化思想的建设。经过3年的硬功锤炼,刘汉元带领通威开始全面出击:1998年4月沿长江流域东进,占领沿江市场,1999年,成功进入广东市场。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通威的触角伸到了全国各地,先后在重庆、淄博,苏州、昆明、西昌、达州等地兴建了多家子公司。
面对可能存在的危机,刘汉元放慢了公司扩张的步伐,提出每一个子公司面临的最大任务是精耕细作,要将市场潜力全部挖掘出来。他决定在眉山母厂下辖的33个县进行试点。
刘汉元将过去单一的从总经销商通过二、三级经销商再到零售商的销售渠道进行扁平化改造,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率,然后重新细分市场,将过去由一个总代理包销,细化为上百个区域代理,并对各个区域市场饱和的度进行科学研判。
就这样,通威像挖金矿一样,把各个,市场的最大可能性做出来,维持效益的最佳水平。到2001年,眉山母厂下辖33个县的销售收入竟比1998年前做全国市场时还大!市场在缩小,销量却在增加。“这是通威质的飞跃,是通威真正强大起来的开始!”试点的成功令集团高层欢欣鼓舞。
从2001年开始,刘汉元加速兼并扩张步伐,籍籍无名的通威开始浮出水面。这一年,当刘汉元突然间以1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