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逻辑与思想逻辑.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逻辑与思想逻辑

历史逻辑与思想逻辑   摘要:司马迁《老子韩非列传》,叙述了法家和道家的源流关系,法家是道家的继承和发展,这是思想的逻辑。但在《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又描述了历史的逻辑:历史推动了道家向法家的转向,历史促使秦人选择了法家为意识形态,历史以秦国的法治实践为中介,实现了由西周政治模式向帝制的变革。思想的逻辑最终是由历史的逻辑决定的。   关键词:《史记》;泰国;思想逻辑;历史逻辑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071-02      司马迁的《史记》具有思想史的性质。《老子韩非列传》就是对道家和法家源流关系的梳理。一般来说,道家“无为白化,清静自正”;法家则持积极人世的人生态度。司马迁发现这两家看似矛盾的思想之间的承传关系,的确是独具慧眼。在《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又详细的叙述了自秦孝公以来秦国接受法家思想,终于由小变大,一匡天下的经过。那么,“道德”之说演变为法家思想,是历史的必然要求。还是思想自身的逻辑使然?我们认为,司马迁肯定的是前者。何以在道家思想中能孕育出法家思想?一是秦国需要法家思想并为法家思想进入实践领域提供了条件;二是社会历史推动了道家向法家思想的变化。      一、国虽小。其志大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莫不企图称霸诸侯,进而统一天下。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在战争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哪个国家不想“富国强兵”。增强综合国力。儒家的“仁政”主张对君主约束太多,没有哪个国家的君主愿意真正实行,更何况在我行“仁义”,彼以“诈力”应之的年代,“仁政”显得尤其不合时宜。法家依法治国,奖励耕战的主张。明眼人都能看出其有效性,春秋以降,一些国家也实行过变法,但这些变法都是局部的。不彻底的,暂时的,系统彻底的变法很难实施。例如著名法家人物商鞅,本为卫国人,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曾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魏惠王称:“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岂不悖哉!”而商鞅“以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秦孝公与之“语数日不厌”,很快接受了商鞅的变法主张。什???原因呢?   原因就在历史本身。春秋时期的政治状况是“礼崩乐坏”。各个相对独立的诸侯国。不受宗主国的约束,互相攻伐,扩张势力。一些诸侯国的大夫专权,国家大权旁落。作为分封制基础的井田制已经严重的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变革周朝的经济社会制度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但腐朽的封建贵族是不会放弃自己既得的利益,相反他们还在不断地膨胀着自己的欲望和野心,贵族统治集团已经陷入了自身无法解开的政治“死结”。历史变革的使命就落到了后发国家秦国身上。秦国基本上没有采用西周的政治模式。秦族本为东夷,因辅佐殷纣王有罪被周武王迁徙到西戎居住之地,靠着不断取得的军事政治胜利,收编西戎和周朝余民壮大自己,没有固定的地盘。秦国基本上是以少数秦族为中心的平民集合体,也没有可供分封的土地。秦国立国又是在周室东迁之时,西周分封制带来的王室衰微巳经成为触目惊心的事实。因此。秦国基本上没有公室封君和其它封君构成的贵族势力。历史遵循的是“变”的法则,而政治遵循的是“力量”的法则。决定一个国家政治决策的不是“理性”,而是最有力量的那一个阶层的意志。谁最有力量呢?当时是介于百姓和天子中间层次的人,周室衰微。民众缺乏横向联系。形成不了政治力量。在秦以外的各诸侯国,中间阶层是世卿世禄的贵族,这些人是变革的反对派。那么,秦国的中间阶层又是由那些人组成的呢?   秦国贵族势力弱小,靠着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在西周和戎狄的夹缝中生存了下来,所以,在秦国没有任用宗室贵族执掌国政的传统。秦国执政大臣大都是不论出身,不分地域的有才能的人。早期。构成秦国中间阶层的是“士”。变法以后就是靠“战功”取得爵位的人。秦穆公重用的百里奚、蹇叔、邳豹、公孙枝、由余等人,都不是秦国人,有的还是平民出身,却都获得秦穆公的信任,授以国政,委以重任。其它一时称霸的诸侯国。如齐桓公、晋文公都任用了管仲、狐偃等有才能的人,但没有形成传统。成为仅有的“个案”,在贵族势力的抵制下,政策很快就中断了。秦国则不然,秦穆公之后,秦孝公还下了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著名的商鞅就是在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以后才辞魏入秦的。秦始皇曾下逐客令,李斯上书谏止。秦始皇很快醒悟,而且是诚恳的任用宾客。大梁人尉缭不辞而别。秦始皇发现后,坚决挽留,任命为秦国尉。孔子对秦人客卿执政给予很高评价:“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羧,爵之大夫,提量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次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中间阶层如果由老牌贵族构成,必然因循守旧,勾心斗角,政治腐败;而如果是从社会下层不断涌现的、流动的有远见,有智慧、有强烈事业心的新贵族组成。他们必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