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课堂教学情景统一
古诗课堂教学情景统一
【摘要】 《长征》是一首情景统一(交融),艺术高超的革命史诗。作者毛泽东同志以区区五十六个字,高度、凝炼地概括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历史壮举--长征。诗人寓情于景,情景统一,以轻松、豪迈的笔调再现了硝烟弥漫,气势磅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诗的字里行间,充分凸显了毛泽东同志叱吒风云卓绝超群的功力!
【关键词】 古诗;教学;毛泽东;《长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Abstract】 the Long March is a scene unification (blends),artistic excellent revolution epic poem. Author Comrade Mao Zedong by the area area 56 characters,highly,congealed builds up summarized in the world the unprecedented historical magnificent feat -- Long March. The poet lodges the sentiment to the scenery,the scene is unified,by relaxed,the heroic writing style has reappeared the cloud of smoke float over,the with overpowering momentum Long March,poem between the lines,fully Comrade Mao Zedong to command wind and cloud the outstanding outstanding skill!
【key word】ancient poetry;Teaching;Mao Zedong;Long March holding word will;expresses feelings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09-0040-02
如果说画是无声的诗,那么诗则是有声的画!画以色彩明暗构成图像展示其主题思想,而诗却借助想象的画面抒发心中的激情。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是相辅相成的。诗中绘景愈美,则抒情愈烈。《长征》就是一首情景统一(交融),艺术高超的革命史诗。作者毛泽东同志以区区五十六个字,高度、凝炼地概括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历史壮举--长征。诗人寓情于景,情景统一,以轻松、豪迈的笔调再现了硝烟弥漫,气势磅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诗的字里行间,充分凸显了毛泽东同志叱吒风云卓绝超群的功力!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古典诗词的一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情景统一理解古诗,我们以《长征》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长征》开篇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路上有无数的艰难险阻,这一句是全诗的总纲。作者开宗明义道出了红军不怕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诗人凝重的笔束渲染了“万水”的湍急恶劣,“千山”的峭拔高峻,展示了长征的艰难,其目的是突出“不怕”!诗中字里行间没有支言片语提到敌人,但只要我们联系“远征”,便不难意会:“远征”全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省,历经“金沙”“大渡”等恶水天险,“五岭”“乌蒙”“岷山”等林莽酷雪,旅游吗?非也!一九三四年,蒋介石反动集团妄图消灭红军,调动重兵对革命根据地进行行围剿,形势十分危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为了更有效地和敌人展开斗争,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党中央领导红军开始了战略大转移,这就是长征!而诗人在诗中对气势汹汹的敌人只字不提,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和广大红军指战员藐视敌人,把敌人视为草介的大无畏精神,这是情的抒发!这同时也是作者寓情于景表现艺术高超的体现。
诗的第二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对景物进行了具体的刻画,意境也从抽象的概括转入了形象的表达。红军面对蜿蜒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交界的大庚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贵州、云南交界的乌蒙山这些“庞然大物”,诗人以其飘逸的笔调,绘出了波澜起伏(腾细浪),泥丸翻滚(走泥丸),铁流奔涌(红军队伍)的壮丽画卷――行军图。诗中“腾”与“走”赋予五岭和乌蒙山鲜活的灵魂,以夸张的手法有意地缩小了连绵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陡峭的乌蒙山,反衬了红军不畏困难,敢于藐视困难的高大形象。
其实,远征远远不止这些来自于自然的困难。红军长征面对的最大困难,是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一路上,敌人的飞机狂轰乱炸,红军前无去路,后有追兵,装备落后,给养贫乏。然而广大红军指战员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