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五上8成语故事_2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8 成语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 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成千上万 万马奔腾 腾云驾雾 雾里看花 花言巧语 语重心长 长年累月 一马当先 先见之明 明知故问 问心无愧 愧不敢当 当机立断 断章取义 义无反顾 顾虑重重 重见天日 日新月异 异想天开 开门见山 山穷水尽 尽心竭力 力争上游 游山玩水 水深火热 热火朝天 天灾人祸 祸不单行 行若无事 事出有因 因小失大 大快人心 心想事成 成人之美 美丽动人 人山人海 海阔天空 空前绝后 后来居上 上蹿下跳 跳梁小丑 丑态百出 8、成语故事 chuō sāi sēng hǔ máo dùn chǔ ruì bì bī yùn? 矛 盾 楚 锐 壁 逼 韵 戳 腮 僧 唬 8、成语故事 矛盾 锐利 神韵 戳穿 墙壁 腾空 俸禄 楚国 逼真 推辞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张牙舞爪 8、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 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 《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 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 哑口无言。 《自相矛盾》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 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夸口”:说大话 “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自相矛盾》 3、“张口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自相矛盾 你能说说“ ”的意思吗?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相抵触。 《自相矛盾》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滥竽充数》 8、成语故事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滥竽充数》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吹 竽 《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读《滥竽充数》思考: 1)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给齐宣王吹竽时是怎么想的? 2)他拿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又是怎么想的? 3)当南郭先生逃走时,他又是怎么想的? 《滥竽充数》 说说“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 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滥竽充数》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滥竽充数》 8、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 自学《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 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 (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画龙点睛》 讨论,指导朗读。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画龙点睛》 讨论,指导朗读。 (3)“点睛”的结果怎样?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 (惊叹不已)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