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学电子教案(0812).ppt

  1.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1.西方:Edueation(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使潜质转变为现实。) 2.中文 二、教育的定义 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曾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要性定义。 广义的教育——有意识、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偏义的教育___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育的构成要素 (一)受教育者 一是人能不能受教育,也就是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问 题;二是人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才能接受教育;三是在教 育活动中,受教育者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二)教育者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指导与管理 (三)教育中介 教育中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 一切事物的总和。 三、教育的构成要素 (一)受教育者 一是人能不能受教育,也就是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问 题;二是人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才能接受教育;三是在教 育活动中,受教育者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二)教育者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指导与管理 (三)教育中介 教育中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 一切事物的总和。 四、教育的形态 (一)按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非制度化的教育 与制度化的教育 (二)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 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三)按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第二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一、教育理论界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基本观点 1.教育现象不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2.教育事实也不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3.教育规律也不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目前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界定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 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 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 实践。(常识问题和未决问题、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 第三节 教育学的历史和现状 一、教育学的历史 潜科学阶段 —科学阶段—后科学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 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 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或思想著作中,但就其理论 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而言,还是没有达到科学的水平, 思维和论述也大都采用一些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方式,也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二)教育学的创立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创立标志: 第一,对象方面而言,教育成为一个专门 的研究领域; 第二,从概念到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反映 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 第三,从结果来讲产生一些主要的教育学 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三)教育学发展的多元化时期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 基本观点:提倡实验心理学用于教育使教育 真正科学化。唯科学的主义实验必须分为三个阶段: 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 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 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 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基本观点: 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 历史。 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第三,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必须采用精神 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亦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 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 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 、克伯屈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 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 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 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 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 识体系为中心; 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