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运动守恒定律 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运动守恒定律 2

11.如图是打桩的示意图. 设锤和桩的质量分别为 和 ,锤的下落高度为h ,假定地基的阻力恒定不变,落锤一次,木桩打进土中的深度为d ,求地基的阻力f 等于多大? 解 以锤为研究对象,锤打击桩前作自由落体运动,则 以锤和桩为研究对象,则锤与桩构成的质点组动量守恒. 设锤打击桩后不回跳,锤和桩以共同的速度v 进入土中,则 以锤、桩和地球构成的质点组为研究对象由功能原理可得 联立以上各式,并求解可得 12. 一质量为m =3500kg 铝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轨道高度为h =100km,关闭发动机后,由于空气阻力,它将逐渐减速,最后撞回到地面. (1)求卫星在正常轨道时的总能量和落回到地面后的总能量. (2)如果卫星落地后减少的能量全部以热量的形式被卫星所吸收,它能被全部熔化吗?它能被全部蒸发吗? 已知铝的熔解热是 ,铝的蒸发热为 (1) 前提:只有保守内力做功,其它内力和外 力不做功,或它们的代数和为零,或可以忽略不计; (2)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因为在非惯性参考系中,即使满足上述条件,机械能不一定守恒。 (3)与惯性参考系的选择有关。因为外力做功 虽然与选取参考系无关,但非保守内力做功是否为零,则决定于参考系的选择。 机械能守恒的几点说明: 7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消灭,也不能产生;它只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这称之为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3.一辆装煤车以 的速率从煤斗下面通过,如图所示. 每秒钟落入车厢的煤为 ,如果使车厢的速率保持不变,应加多大的牵引力拉车厢?(车厢与钢轨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例题分析 解 以m 表示在t 时刻煤车和已落入煤车的煤的总质量.在此后 时间内又有质量为 的煤落入车厢. 取m 和 为研究对象,则对这一系统在时刻t 的水平方向总动量为 在 时刻的水平方向总动量为 在 时间内水平方向总动量的增量为 此系统所受的水平牵引力F ,由动量定律可得 所以 4. 矿砂从传送带A落入传送带B,其 速度v1= 4m/s ,方向与竖直方向成 300 角, 而传送带 B 与水平方向成150 角,其速度 v2=2m/s。传送带的运送量为k =20kg/s . 求:落到传送带B上的矿砂所受到的力。 150 300 A B v1 v2 返回 结 m v Δ 1 ( ) = m v 2 m v 4 75 2 0 cos × × + = m v Δ ( ) 2 2 2 4 m = 3.98m ( ) = 3.98k t Δ m/s 15 0 30 0 2 m v 1 m v m v Δ ( ) 150 300 A B v1 v2 解:在Δt内落在传送带上的矿砂质量为: 这些矿砂的动量增量为: m=kΔt , 返回 F t = Δ m v Δ ( ) F t = Δ m v Δ ( ) = 3.98k t Δ t Δ = 3.98k = 79.6N 由动量原理: 15 0 30 0 2 m v 1 m v m v Δ ( ) 60 0 q 返回 结束 150 300 A B v1 v2 15 0 30 0 2 m v 1 m v x y o 解二:对矿砂m(m=kΔt) 应用动量原理 sin cos = 2 v 15 0 1 v 30 0 ( ) Δ t k 1.36 (N) = 20 2 4 × × = cos 15 0 sin 30 0 ) ( F x sin cos Δt = 2 m v 15 0 1 m v 30 0 ( ) sin cos = 2 v 15 0 1 v 30 0 ( ) k F x 返回 结束 Δ t ( ) cos sin = 2 v 15 0 1 v 30 0 + k + 20 2 4 × × = sin 15 0 cos 30 0 ) ( = 79.63 (N) + = i j 1.36 79.63 79.63 1.36 = a arc tg = 89 0 15 0 30 0 2 m v 1 m v x y o F a F y cos sin t = 2 m v 15 0 1 m v 30 0 ( ) Δ ( ) cos sin = 2 v 15 0 1 v 30 0 + k F y + = F y F x i j F = F + F y F x 2 2 = 79.64 (N) 返回 结束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