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北大未名bbs.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北大未名bbs

魏晋南北朝考古 (一)城址 早期都城演变: 二里头:单城制,宫殿为中心,无外郭墙; 偃师商城:大小城出现 齐临淄、燕下都:两城并列制 汉长安城、洛阳城:宫殿面积大而分散,平民居住形态不明 曹魏邺北城:东西大道,北面宫殿、中央官署, 南面居民、一般衙署 宫殿比例下降,分布集中 南北开创中央大道(中轴线) 明确规划里,形态不明。 北魏洛阳:空前巨大, 里坊占主导,开十字街,设专门行政管理人员,四面坊墙开门 整齐划一设置,自成单元管理,居民等级划分 邺南城:继承北魏洛阳 隋唐长安:宫城设于城北,皇城在宫城南,东西设市,中轴线左右对称 东都洛阳:宫城位于西北,皇城包宫城 东京 新型城市——扬州 ·里、坊区别:分属乡村、城市。不连用。 里为基层人口管理单位,坊为城市划分区块 几里一坊或几坊一里均有可能。 ·中国城市为神、君统治而建,政治军事职能突出,宗教、商业味陪衬——礼仪规范 里坊制出现原因:城市为农耕民族为防御而建,里坊制应在北魏游牧民族南迁中形成。1,初建国家,建立城市,学习农业文明,防卫外族入侵。 2,以部族为基层组织,具有军事编制性质,容易整体迁移 3,鲜卑人没有土地私有观念,平均共有习惯,统一分配居所 4,先设计后入住,有统筹规划,但营建仓促 ·促进游牧向农耕转化,有效控制城市人口。 里坊制机能及其瓦解: 宵禁,定时开闭坊门; 坊内有官兵管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 三品以上官员可在坊墙开门 坊内“三绝”可开门。 ·坊中可独立发展工商业——里坊制动摇,唐后期突破坊墙现象无法控制。 城市规划的失败发明: 1.必要:大一统思想 2.军事化,缺乏前瞻性,简化分割,不考虑环境、资源 3.专职主义控制思想,机能无合理性可言 4.只有大小差别,抹煞个性,不是适应地域的产物 五,北方城址: 大夏统万城:赫连(勃勃)龙升7年(413)。陕北横山县西,靖边县城北55km 可能继承汉奢延城改筑 ·有较完整马面遗存——中国现存最早马面遗存。马面上建敌楼 ·东西二城,外有郭城。西城为内城,四面各开一门。 ·四角有角楼 ·西城南部中央高大夯土台基可能为西宫正殿,即路寝:永安殿、永安台 西宫还有温宫、凉殿 ·西城东南另有东宫,遗物少,出土花纹方砖、大瓦 ·西宫之北有别殿,离宫在城南。社、稷在西城南,北部为苑囿区 ·外郭城,推测东部偏北有一处官署,居民区集中于西部、南部。 ·该城布局明显受汉长安城影响。 ·中国马面至晚出现于bc5—3世纪的战国时代(《墨子·守城篇》) 2,曹魏邺北城:东汉建安9年(204),河北临漳县西南1.75km ·外围险要和重要据点:城北漳河、漳河北岸的武城 ·城内东西横街划分南北。 ·北区地势较高,中部建立宫殿、衙署,西部置苑 苑西北因城为基修建铜雀三台,军事需要,瞭望制高据点;贵族游宴 ·窖井众多,储存粮、水、盐、燃料等物资,附近集中马厩、武库 ·宫之东为贵族聚居区“戚里” ·南区为居民区,划分“长寿、吉阳、永平、思忠”四里。 3,魏晋洛阳:继承东汉洛阳,有所改建。曹丕黄初元年(220),现洛阳旧城东1.25km ·西壁、北壁加厚(达25—30m)。壁外增建马面 ·兴筑“金墉城”加强西北隅防御 (芒山下,翟泉东,南北1048,东西255m,s=26万平方米的三座南北连建的小城,外有 马面,最北小城有城壕。东北隅修建层楼,层楼东设置“宣武场”操练兵马。) ·城内改动:大夏门楼特殊布置,“门有三层,高百尺”,门内起景阳山,凌云台 废东汉南宫,集中宫苑于中部北,参考邺城设计 ·恢复东汉国学,发现三体石经、辟雍碑 4,北魏洛阳:继承魏晋旧城,太和17年(493)迁都,改建。“法天象地,祖述周官” ·城西北端开承明门,通金墉城 ·兴建高层建筑,与宫城连成一片,皇室直接控制北区 ·宫城位于洛阳城内中部偏西的北侧。宫城北可能延续魏晋“芳林园” ·宫城南门阊阖门前有相对的双阙 ·宫城东侧分布有太仓、洛阳地方官署、经营苑囿籍田机构 ·宫城西侧有武库、马厩、几处高官宅第基础上改建的寺院 ·宫城南横隔一条宽约40米的东西大街——横街。东西分别通东阳、西阳门,北区到晚期基本为皇室征用 ·正中偏西北正对阊阖门的南出大街——铜驼街为最宽街道,41—42m,参考南朝都城建康设计,御道左右分布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 ·熙平元年(516)街北端西侧修建永宁寺 ·近城南垣东侧以迄东南城隅一带有朱红色残墙,同出大量刻画或捺印文字的残瓦、莲花或兽面纹瓦当、大型兽面纹砖等标准北魏官府建筑 ·居民区主要安排在城外,筑坊320,“官位相从”,不许杂居,每里方300步,开四门,各置里正2人,吏4人,门士8人,坊中有佛寺、官府建筑。 ·城南劝学里有汉魏以来国学,国学西隔街有方形遗址,再西隔街有夯土台,推测分别为明堂和汉代灵台 ·市场在城南永桥、城西,市四周分布十里,市外建郭城 ·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