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遗传学教材第7讲:植物转基因育种.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学教材第7讲:植物转基因育种.ppt

外源目的基因的检测 外源基因的整合的Sourthern检测 外源基因的转录的Northern检测 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的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 外源基因整合和表达的原位杂交检测 转基因植物的PCR检测 外源基因整合和表达的其他分析方法 RFLP,RAPD,整合位点遗传分析,生物芯片分析 * 第7讲:植物转基因育种 一、植物转基因育种概述 (一)植物转基因育种概念 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或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经 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转入受体植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遗传与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田间选择与试验育成表现出目标性状的植物新品种或种质资源的育种方式。 转基因作物(GM crops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转基因食品(GM foo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二)转基因育种的优势 可打破物种界限,拓宽可利用的基因资源; 为培育高产、优质、高抗品种提供新的育种途径; 可定向改良受体品种的个别目标性状,但不改变其遗传背景和既有性状; 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 可将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等生物制品。 (三)转基因育种的程序 基因分离 体外重组 转化 转化体 安全性评价 结合常规育种 转基因品系 市场开发 载体的构建 农杆菌介导, 基因枪轰击,等 筛选 遗传稳定性评价表达及表型鉴定 转基因品种 区域试验、品种审定 (四)转基因育种涉及的植物 自1983年报道第一例转基因烟草以来,至今已有200多种植物转基因成功。 已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转基因作物主要包括: 大豆(≈3/4)、棉花(≈4/5) 油菜(≈1/4)、玉米(≈1/3) (七)我国转基因植物育种进展 1992年中国首先在大田种植转基因抗病毒烟草,揭开了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序幕。 至2012年,我国已研发获得重要性状基因300多个,其中46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至2012年,我国已发放7种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证书:耐储藏番茄、抗虫棉、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抗虫水稻、转植酸酶玉米(降解饲料中的植酸磷、释放可被动物利用的无机磷 、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动物粪便中磷的排放) 我国成为世界六大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之一,主要是转基因抗虫棉。 2010年我国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为349万公顷,占总种植面积七成以上。 二、植物转化的受体系统及转化方法 (一)受体系统: 指用于转化的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途径或其他非组织培养方法,产生高效稳定繁殖的无性系,并能接受外源DNA整合、对抗生素等选择敏感的再生体系。 愈伤组织再生系统 原生质体再生系统 生殖细胞受体系统 胚状体再生系统 直接分化再生系统 叶绿体再生系统 植物基因转化的外植体 建立植物转化受体系统的主要考虑因素: 具有稳定的外植体来源 具有高效稳定的再生能力 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对选择性抗生素敏感 对农杆菌侵染敏感; 低成本 (二)转化方法 1.农杆菌介导法(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method) 农杆菌介导法程序 载体制备 感受态制备 共培养 洗涤农杆菌 分化成苗 转化子筛选 工程菌制备 炼苗移栽 鉴定 2.基因枪法:(gene gun,microprojectile bombardment) 利用火药爆炸、高压放电或高压气体作驱动力,将载有外源DNA的金粉(或钨粉)等金属微粒加速,射入受体细胞或组织,从而达到将外源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 发生 士大夫 受体细胞或组织的预处理 DNA微弹的处理 受体材料的轰击 过渡培养和筛选培养 渗透压调节 甘露醇/山梨醇 CaCl2、亚精氨、 无水乙醇处理DNA + (金粉或钨粉) 3.花粉管通道法:(pollen-tube pathway) 利用植物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为我国学者周光宇创立,1983年成功用此法将外源DNA导入棉花中。 基本原理:授粉后外源DNA能沿着花粉管渗入,经过珠心通道进入胚囊,转化尚不具备正常细胞壁的卵、合子或早期胚胎细胞。 操作方法: (1)柱头切除法; (2)花粉粒吸入法; (3)柱头涂抹法 4.聚乙二醇法:(polyethylene glycol, PEG) 利用PEG使细胞膜之间或使DNA与膜形成分子桥,促使相互间接触和粘连,并可通过改变细胞膜表面的电荷,引起细胞膜透性变化,从而促进外源大分子进入原生质体,然后恢复膜透性,进行培养分化。 5.电击法(electroporation) 又称电穿孔法,利用高压电脉冲作用使细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