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生借书说 清代作家袁枚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也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文章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作者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自号随园主人,所作散文感情真切,论诗主张抒写性情。 袁枚生平简介 袁枚(1716-1798年),清代诗人、文学家,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一词多义 子:子不闻藏书者乎(你)祖父积子孙弃(儿子) 然:然天子读书者(但是)非独书为然(这样) 为:为一说(写)非独书为然(是) 若:若不相类(相同)赋若夫(你) 焉:子孙弃者无论焉(语气词)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代词,代有书的人) 与:往借,不与(给)幸与不幸(和) 原文翻译: 【原文】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译文】(青年)黄允修来借书。我(作者)把书交给他并告诉他说: 【原文】书非借不能读也。 【译文】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原文】子不闻藏书者乎? 【译文】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怎样读书)吗? 【原文】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译文】《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但皇帝读书的有几个? 【原文】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译文】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所拥有,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保存起来,说:“姑且等到别的日子再来看吧。”如此而已。 【原文】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 【译文】我小时候喜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 【原文】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译文】(我)到他家去借(书阅读),(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 【原文】故有所览辄省记。 【译文】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 【原文】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译文】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但富贵人家读书的有几个? 【原文】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其余祖父、父亲收藏,儿子孙子丢弃的就更不用说。 【译文】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原文】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译文】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因而就忧惧地摩挲玩弄个不停,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离开我了,我不能够再看到它了。 【原文】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译文】现在黄允修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 【原文】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译文】这样看来,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遇到我么? 【原文】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译文】(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原文】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我)写下这一篇说,把(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 【原文】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译文】做了官以后,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蠧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原文】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译文】现在黄允修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 主旨 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也提醒人们不要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