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公共相关管理 政治学基础 .ppt

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公共相关管理 政治学基础 .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結論 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建立現代化的政府體系與建立現代化的市場體系、企業體系同樣重要。 長三角政府體系的重構,關鍵在於推進政府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在於建立起政府與市場、公民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關係。 謝謝大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公共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Yangtze River Delta’s Integration in Perspective 郁建興(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Prof. Dr. Jianxing Yu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香港中文大学·2005年7月 ? 目 錄 長三角一體化:進展與局限 重塑政府角色 規範地方政府競爭 實現地方政府、市場與公民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 一、長三角一體化:進展與局限 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三次浪潮 1982年12月國務院決定成立上海經濟區 1990年代初浦東開發使上海再度崛起 世紀相交前後,長江三角洲經濟一體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 已經取得的成就 2004年创造GDP28,775億元,人均35,147元(合4,247美元)。16城市人均GDP普遍快速增長,在12%與17.5%之間。16個城市中有9個城市的人均GDP超過3萬元。在土地面積僅占全國1%、人口占全國不足6%的區域內,創造的GDP總量占全國的比重超過1/5,比上年又提高0.7 %。 已經取得的成就 基礎設施一體化己經基本形成 宏觀調控給長三角地區結構調整帶來新的契機 部門合作廣泛展開,制度效應蓄勢待發 泛長三角模式浮出水面 二、重塑政府角色 長三角一體化不僅是中國經濟的熱點問題之一,也在成爲中國政治、社會及文化等更廣闊領域的熱點問題之一,這種內涵上的擴展使得公共管理問題成爲長三角一體化的題中之義。正因爲如此,我試圖通過提出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公共管理問題來深化和細化這一問題域,希望對長三角一體化進程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兩屆長三角公共管理論壇 2004年4月,由浙江大學發起、主辦了“長三角公共管理論壇”,並且確定首次論壇的主題爲“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公共管理”。論壇討論了長三角一體化目標、長三角區域治理、長三角區域行政協調發展、長三角一體化與可持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與政府管理創新等問題。 今年4月,南京大學主辦了第二屆論壇。論壇討論了科學發展觀與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長三角行政區劃與行政體制改革、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與要素整合、長三角城市化與城市化群、長三角公共危機預警與應急處理等問題。 長三角一體化的六大問題 (新望) 誰的一體化? 誰來一體化? 一體化還是碎片化? 是做單純的加工業,還是整體製造業? 不缺資本,缺的是公平的投資環境。 關於工業化後期的發展觀問題。 長三角一體化的主體 在我國,政府取向的長三角戰略不但不符合建立國內統一市場體系這個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而且也不符合中國目前的政治法律體系。 長三角一體化的主體應該是企業。這意味著長三角一體化不是不要政府,而是要求政府調整職能,尊重企業的選擇,放開企業在區域內不同地區的流動。因此共同市場建設首先是政府行爲,而政府行爲的核心是爲企業推進區域一體化提供制度和政策環境。 政府的角色及其履行 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政府作用不可或缺,但是不應再簡單地依靠行政、計劃和政府間的協調手段,而是將政府的作用集中在推動産品和要素的無障礙流動;減少市場准入限制;促進採用共同的政府管理規範;減少造成資源價格扭曲的政府干預,包括稅收優惠與土地低價競爭;積極推進區域內基礎設施規範與建設以及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 三、規範地方政府競爭 地方政府競爭具有在動員經濟上、制 度上和政治-行政上的創造性的重要作用從而有利於經濟增長 。 但現階段,地方政府競爭的消極影響不容忽視:一是地方保護主義。二是重復建設。三是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地方政府競爭對長三角一體化的制約 所謂“行政區經濟”,是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出現的,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相悖的一種特殊的、過渡性質的區域經濟,它表現爲行政區劃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剛性約束。 “行政區經濟”的特徵 企業在競爭中滲透著強烈的地方政府行爲。 生産要素難以跨行政區自由流動。 “行政區經濟”呈穩定結構態勢。 制度差異存在甚至擴大。 原因分析 政府成爲“經濟體”,而非服務者,導致政府直接追求經濟效益 政府佔有資源的低成本性導致區域競爭的無序 區域協調機制的非約束性和非持續性 政府考核機制(或評價機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