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与大宗淡水鱼类池塘混养高产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VIP

黄颡鱼与大宗淡水鱼类池塘混养高产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颡鱼与大宗淡水鱼类池塘混养高产技术-畜牧渔业论文

黄颡鱼与大宗淡水鱼类池塘混养高产技术-畜牧渔业论文 黄颡鱼与大宗淡水鱼类池塘混养高产技术 王翠珍1,陈金涛2,陈振龙3,邹记兴2* (1.清远市技师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7;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3.清远市北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广东 清远 511510) 摘要:本试验比较分析了2种黄颡鱼高产无公害养殖模式下所取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每hm2投放4~5 cm黄颡鱼种苗82 500尾,采用主养黄颡鱼、套养主要大宗淡水鱼类(草鱼、鳙鱼、鲢鱼和鲫鱼)的混养池塘生产的总商品鱼每hm2的产量比单养池高出26.1%,其中每hm2比单养池多产出大宗淡水鱼3 105 kg,而两种模式中每hm2黄颡鱼产量相当,均在7 500 kg/hm2以上;在养殖效益方面,单养池的平均利润为71 550元/hm2,混养池的平均利润为91 770元/hm2,混养池比单养池平均高出20 220元/hm2。因此,主养黄颡鱼、套养主要大宗淡水鱼类(草鱼、鳙鱼、鲢鱼和鲫鱼)的混养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黄颡鱼;大宗淡水鱼类;养殖模式;产量;经济效益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黄骨鱼、戈牙、咯鱼、黄腊丁、央丝,分类上隶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1]。因其肉嫩鲜美,营养丰富[2],且具有祛风、醒酒、止痛消肿和发奶等药用价值[3],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黄颡鱼主养池塘单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据报道黄颡鱼产量在2 550~5 850 kg/hm2,普遍水平在3 750~5 250 kg/hm2 [4]。目前广东黄颡鱼高密度养殖的主要做法是为了追求生长速度而大量投喂饲料,忽视对池塘生态系统的调控,导致水质恶化、病害频繁,黄颡鱼产量不稳定。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针对这一现象,于2013年4月-12月在清远市清城区示范县开展黄颡鱼高产无公害养殖试验,历时8个多月,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养殖场环境 本试验场地为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高效养殖示范片-清远市清城区源潭大连村养殖基地。该示范片位于清远市源潭镇迎咀水库下游,是广东省黄颡鱼良种场和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基地,黄颡鱼养殖面积达67 hm2,渔场周围生态环境好,无工厂,水源充足而且不受污染,本试验养殖用水全部来自上游水库。良好的水源为保证本场黄颡鱼的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池塘的选择与整理 选择面积为0.508 4 hm2左右的长方形池塘4个(Ⅰ、Ⅱ、Ⅲ、Ⅳ),池塘水深1.2~1.8 m,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塘底质有适量淤泥,保水性能好,配有增氧机。放养前半个月,用1 800~2 250 kg/hm2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清除池塘周边杂草。 1.3鱼种放养 试验用黄颡鱼鱼种为基地当年繁殖培育后的苗种,其他套养鱼种均为基地去年培育越冬后的大规格鱼种。黄颡鱼规格为4~5 cm,草鱼规格为15~25 cm,鳙鱼规格为18~26 cm,鲢鱼规格为20~35 cm;鲫鱼规格6~10 cm。放养密度见表1。Ⅰ号和Ⅱ号池采用黄颡鱼单养模式;Ⅲ号和Ⅳ号池采用混养模式,以黄颡鱼为主要养殖对象,套养草鱼、鳙鱼、鲢鱼以及鲫鱼。 1.3饲养管理 饲料以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为主,蛋白质含量30%~32%。每天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7%,具体依鱼的摄食情况和水质状况而增减。苗期一般每天投放三次,成鱼养殖期间一般每天投放两次,下午投料量略大于上午。每hm2设15~30 个饲料台。平时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水质调节,定时加注新水,适时开增氧机。 1.4病害防治 一般黄颡鱼在饲养过程中不易得病,尤其是在养殖环境优良的环境中,发病率很小。但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切实做好以下预防措施[5]:(1)彻底清理鱼池,严格清塘消毒;(2)苗种放养时要用食盐等药物浸浴消毒;(3)放养体质健壮,无病害苗种;(4)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坚持“四定、四看”的投喂方法;(5)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水;(6)定期泼洒漂白粉等消毒水体、食台,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以及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7)发现鱼病及时诊治。参照《水产养殖用药处方大全》[6]积极治疗,对黄颡鱼比较敏感的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等药物要慎用。 2养殖结果 2.1产量 养殖期间未发生大的病害,各池鱼种成活率均高于70%。各池产量如表2所示,Ⅰ号池:黄颡鱼总产4 463 kg,平均产量8 808 kg/hm2,平均鱼重138.7 g/尾(N=30)。Ⅱ号池:黄颡鱼总产4 501 kg,平均产量8 656 kg/hm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