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灯对蔬菜地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种群动态的监测.docVIP

黑光灯对蔬菜地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种群动态的监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光灯对蔬菜地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种群动态的监测

黑光灯对蔬菜地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种群动态的监测-农学论文 黑光灯对蔬菜地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种群动态的监测 蕾蕾1,石萍丽1,彭传华2,陈利珍1,雷朝亮1 (1.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可持续治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 2.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武汉 430070) 摘要:盲蝽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对蔬菜也有较大的危害。本研究利用黑光灯对蔬菜地刺吸式害虫进行调查,共发现刺吸式害虫6个科17种,其中以中黑盲蝽(Apolygus suturalis Jakovlev)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为主要害虫。同时研究了蔬菜地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的数量和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黑盲蝽和绿盲蝽在孝感市云梦县1年发生4~5代,中黑盲蝽发生高峰期为6~8月,绿盲蝽发生高峰期为9月。 关键词 :盲蝽;蔬菜;黑光灯;种群动态 中图分类号:S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7-1600-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7.017 盲蝽隶属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是转基因抗虫棉的主要害虫之一,并且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1]。在中国危害棉田的主要有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中黑盲蝽(Apolygus suturalis Jakovlev)、牧草盲蝽 (Lygus pratensis L.)、苜蓿盲蝽(Apolygus lineolatus Goeze)和三点盲蝽(Apolygus fasciaticollis Reuter)等。长江流域棉花田以中黑盲蝽为主,其以成虫、若虫刺吸式取食棉株组织中的营养液,造成破头破叶、枝叶丛生和蕾铃大量脱落,在棉花各生长期均可为害[2]。此外,豆类和蔬菜作物也是盲蝽的主要寄主植物,特别是对豆科植物危害较大[3]。因此,研究盲蝽的发生规律和控制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4]。 灯光诱杀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害虫治理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极为普遍[5]。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对蔬菜地害虫进行诱杀,能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减少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保护环境,同时也可用于监测害虫的发生期[6-8],从而促进农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9-16]。随着防虫技术的发展和农业无公害生产的需要,对害虫的趋光性及应用技术研究较大的发展,也被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防治中。 本研究主要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对蔬菜地中刺吸式害虫种类进行调查,并且对蔬菜地里的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种群动态进行监测,为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在害虫防治上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同时也为蔬菜地中的盲蝽科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 试验于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郊区菜地进行。试验点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蔬菜种类较多,主要为豆科、茄科、十字花科蔬菜,部分田块种植棉花。 1.2 试验材料 频振式杀虫灯PH15-II灯架15盏(均由佳多科工贸易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接虫袋、刷子、电笔、相机、毒瓶、镊子、昆虫针、标本盒等试验用具。 1.3 试验方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豆角、甘蓝和茄子地,分别架设15盏黑光灯,5种波长,每种设3个重复,光控开关。每个重复间距为50 m,灯架底部离地面约1.5 m。试验时间为2012年5月3日至2012年10月15日,每2 d进行一次收集,记录每盏灯诱集的刺吸式害虫以及盲蝽科成虫的数量。 1.4 数据处理 诱捕所得的数据利用One-Way ANOVA进行分析,用Duncan检验处理间差异的显著性(P<0.05)。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蔬菜地灯诱刺吸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灯光诱集的刺吸类害虫以半翅目昆虫(同翅目并入半翅目)为主,共调查出6个科,17个种,主要种类包括中黑盲蝽、绿盲蝽、大青叶蝉和黑尾叶蝉等(表1)。 2.2 盲蝽科主要害虫的灯下消长动态 试验地有豇豆、棉花等中黑盲蝽主要寄主植物,因此中黑盲蝽的上灯数量大。由图1可知,与棉花、豇豆生育期相对应,中黑盲蝽消长动态图出现3个高峰,第一小高峰为7月6日前后,第二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初,第三高峰期为8月11日至8月30日,这个波动高峰与棉花、豇豆的生产期相符合。绿盲蝽的主要寄主有棉花、豆类、玉米、马铃薯、瓜类、蒿类、十字花科蔬菜等。由图2可知,绿盲蝽的上灯时期集中在8月中旬至10月上旬。 2.3 5种光源对盲蝽科主要害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