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概念在数据分析中的实践应用---梯度
物理概念在数据分析中的实践应用:梯度
最近我在编写一些课件,写着写着,有些过去已经看到几百次的,但是却没认真留意的
概念引起了我的注意。
因为有些算法模型对大多数人来说偏应用为主,你只要会用就行。但是如果要讲出来,
让人听懂看懂,还真不是一回事儿。里面有很多概念,看似简单,想简单提一下然后就跳过
去,但是到了后面再写的时候,发现之前跳过去的概念又见面了,还真绕不过去。
于是我决定认真搞清楚这些概念的应用,也顺带做一下物理和数据分析之间的理解桥梁。
自打高中学地理,我就接触到气压梯度这个概念了。当时学到地表风力最大的地方,
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变化方向的位置。简单的说就是2 条相邻的等气压线的最短距离方向。
后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近几年热了起来之后,梯度下降法这个名词也跟着热
起来了。如果想了解啥叫梯度下降,网上有很多“共同的例子” ,就是说你如果要下山的话
选哪条线路最快,答案就是顺着相邻两条等高线最短距离的方向下山。
乍一看,这不是和高中地理学的地表风力最大方向一样嘛!
其实,梯度本身就是一个被需求出来的量,因为其内在数学本质是一样的,所以应用
在不同的物理场景的规则当然也就一样了。
不过,众多论坛帖子里,很多都没有说明白为什么梯度方向,就是下山的最优方向。
我总结了下,大概是这个原因:大家好多非师范类出身,有些人搞懂了,但让他把纯数学
的概念直接应用到一个现实场景,结果变成了茶壶里煮饺子;要么就是没有搞明白理论的
一些基础知识,直接跳过基础知识急着发表意见,结果越说读者越糊涂。
我就曾经被这些高手们弄得头晕脑胀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跨好几个知识场景把
他们串起来后,才弄清楚。因此这次我打算由浅入深的去说明白它。不然,接下来我在讲
解我用神经网络的多层感知器,去做《红楼梦》作者有多少个的分析判断时,为什么训练
集要用到梯度下降法进行训练,很多人都会犯一个毛病,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为了搞清楚啥叫梯度,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很大白话的一个问题提问:下面哪张图的斜
坡面AB 最陡峭?
稍微有些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3 )图最陡峭。因为它的斜坡面最短,或者说要从坡
底B 出发到A 处,走的路虽然少了,但爬坡的角度很接近直角。而 (1)图坡面最缓,主
要是因为爬坡角度小了,因此坡面也就最长。
现实生活中,我们判断哪些地方的地形是否陡峭,一般是很难去量它的坡面角度的,
比方说推一辆自行车上人行天桥,我们不回去量天桥的引桥有多少度。但是直观的观察它
们的坡面长度却很容易,坡面越长推车越省力!因此坡面长度也是一般我们用于地形判断
的一个很显性的选择依据。
我们接下来换个角度,再问一个问题:在同一个坡面修路,下面3 条线路方案,AB 、
AC 、AD ,哪条线路最陡峭?
答案当然也很容易看出,AB 线路是最陡峭的,AD 最平缓。因为从B 出发到A 的路径
最短,几乎相当于高度差了;从D 出发到A 的路径最长。
我记得小学里面有篇课文 《挑山工》,里面就讲到泰山的一个挑山工走登山楼梯时就是
走斜线,虽然路走的多了,但这样最省力。一般游客可能不知道这个道道,因此直上直下
爬楼梯,就很容易疲劳。所以,类似AD 这样的线路坡度也就相来说是最平缓的方案。
这个时候再进一步延伸下,如果把上面问题稍微再深入一下,坡顶所在的平面和坡底
所在的平面假设是平行的,并且分别有其各自的海拔高度。假设坡底海拔40 米,坡顶海拔
50 米,那么从A 点出发,沿着斜坡面走到40 米海拔等高线上,怎么走才最快?
有了刚才的问题铺垫,相信大家很快就能说出来,当然是从A 点沿斜坡面做一条垂直
于40 米等高线的垂线,这条垂线就是走的最快的路啦。没错,确实如此。假如上面的图片
中AB 就是那条垂线的话,那么AB 就是最快的路径了。
好,到此为止,一般网上的文章就直接引出了下面的结论“梯度下降方向就是沿着AB
走的方向,因为这个方向上下降的速度最快”。
这么说对是对,但却有很大的局限性。
对于现实场景都是三维可视的,因此站在低维度来理解梯度方向的概念是有帮助的。
不过在做数据挖掘时,我们会遇到很多高维度的问题,那可是画不出来,也没法做空间想
象的。这个时候“沿着梯度方向下降”你能说的清楚吗?很多网上的文章于是到此为止,没
有下文了。
因此,对我来说这个问题还没结束,因为我用多层感知器去做《红楼梦》作者分析判
断时,就遇到过特征是40+个维度的场景,简单的“上山下山” 的解释可满足不了我的疑
惑。
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数学真题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pdf
- DB34_T5069-2017: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技术规程.pdf VIP
- 赣州市章贡区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ocx VIP
- 2025年落实“大学习、 大培训、 大考试”培训题库(含答案) .pdf VIP
- 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入输出、过程风险机遇、过程职责及指标一览表.doc
- 事业编药学类考试真题.doc VIP
- RENLE雷诺尔JJR8000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说明书.pdf
- 钢筋工程安装与验收.ppt
- 英威腾GD200系列变频器说明书V1.pdf
- 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监测语文模拟卷试题附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