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藏信仰与儒家文化契合
地藏信仰与儒家文化契合
摘要:地藏信仰始于南北朝之乱世,千百年来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的道场,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地藏信仰在广大民众中广泛传播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地藏信仰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深深地相契合。这种契合促进了以九华山为地理核心的地藏信仰的传播。
关键词:地藏信仰;儒家文化;孝道;金地藏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5(c)-0135-01
在汉传佛教信仰中,地藏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被尊为中国的四大菩萨,《地藏十轮经》谓:地藏以“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而得名。更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与自我牺牲精神而著称,千百年来得到民众的普遍崇敬与膜拜。地藏信仰能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地藏信仰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之间有着某种契合,并在历史的长河中走向融合。地藏信仰与儒家文化的契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金地藏本人潜心修炼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事迹和宏深大愿以及其博大的胸怀符合儒家宣扬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君子之风。
中国佛教史上所说的“地藏王菩萨”有两个,一个是“释地藏”,一个是“金地藏”。前者是佛经上描述的地藏王;后者却是实有其人,他就是朝鲜三国时期的新罗王子金乔觉。唐开元末,金乔觉渡海入唐求法,卓锡九华,苦行修道,并抵制了亲人和未婚妻的劝说,远离市井,隐于山林,食掺白土,遇毒鳌亦端坐无念,潜心修行。如此的苦修、如此的定功足可看出他修道的诚心,护法的决心。金地藏在九华山潜心修行了整整75个年头。公元794年,他以99岁高龄坐化于此山,三年后乔觉大师肉身不坏,容貌栩栩如生,摇动他的骨节就像摇动金锁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而这些迹象正好应验了佛经上所说的“菩萨钩锁,百骸鸣矣”之语。因而被弟子们尊奉为“地藏菩萨”。其后,中国佛教所说的九华山地藏菩萨,指的就是金乔觉,金地藏。金地藏这种为了信仰可以舍却一切,不畏艰苦,奋斗终身的精神不正是和儒家所追求的自强不息的人格是一致的吗?
其二,地藏信仰的经典中体现着孝道的思想,这一思想也是与儒家的忠孝思想是相契合的,因而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切利天宫神通品》载,地藏曾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抵劫时的一位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轻三宝,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地藏为了救渡母亲出离地狱,得进地狱,见地狱种种苦相。救母后发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阎浮众生业感品》载,地藏为过去无量阿僧抵劫前一位名叫光目的女子,其母堕入恶趣受极大苦,光目女为救母发出广大誓愿:“愿我自今后,对清净莲华日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通过这两则地藏菩萨的本生事迹,我们可以看出地藏菩萨感天动地的孝道精神。这种的孝道精神正是儒家所提倡的。这样的故事和“董永卖身,迁殡葬其父母”、“郭巨为母生埋子,天赐黄金五百斤”、“王祥为母卧冰”的儒家教化故事是一样的感人至深。地藏信仰中的这一思想对儒家教化人们要行孝道实则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强化。
其三,地藏菩萨的誓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菩萨在佛经中被尊为功德无量、威力无比、智慧深广的偶像,他为了普渡众生,显现无量化身,遍于十方世界,作种种善事,利益大众。《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切利天宫神通品》载,地藏曾于过去久远劫前,身为大长者子,在如来座下见佛相好,千福庄严,于是在佛前发愿,“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菩萨集大慈大悲、大智大德于一身,不仅度脱在苦海中受苦的母亲,而且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因而,要度脱一切在地狱中受苦的灵魂。要“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为此,他一直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并发愿要为世间一切众生担负一切痛苦,创造一切幸福,并发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他以自我牺牲的精神赢得了众生的崇拜。
地藏这种慈悲深广的胸怀自然受到人们的尊崇。这也与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是一致的,儒家倡导“八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地藏菩萨则是修身、度母、度众生,其实可以将佛教的“菩提心”比之于儒家的“忠义心”,“菩提心则忠义心也”,名异而体同。
其四,地藏信仰与儒家精神契合还表现在二者之间的互相交融。这种交融表现在九华山的地藏信仰与儒家学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中。史载王阳明非常喜欢九华山,并留下歌咏九华山的诗歌50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