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潘培福matlad大作业
一 、带饱和输出特性PID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为=,其PID控制器为===5+。以与为前向通道的单位负反馈系统。试对于PID控制器分别采用以下3种办法:PID控制3个分量叠加、传递函数方框图与PID控制子系统绘制其Simulink仿真模型图,并对其进行阶跃仿真。然后对PID控制子系统进行封装。(结合P141例7-5、P144例7-6)(本题20分)
解:1、分析:根据题意,已知PID控制器为=5+,即=5,=0.048,=0。PID的三个分量。
2、PID的三个分量叠加法则。
3、将PID的三个分量叠加作用直接绘制早系统中Simulink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的阶跃信号设为“1”,即单位阶跃作用,三信号叠加模块“Add”,混路器模块Mux,饱和特性为“+”1或“-1”,时间延迟“80”s,仿真时间为“2000”。模块的设置参数如图所示
根据PID控制三个分量叠加的Simulink模型可得出下面的系统的单位阶跃给定响应曲线如图
4、传递函数的方框图法:
将PID的三个分量叠加作用(求和)通分后求得一个传递函数,即
===5+=,将传递函数绘制在系统的Simulink模型mx0706a.mdl如图7-62所示。对模型mx0706a.mdl进行仿真,结果同样得到7-61所示的系统的单位阶跃给定响应曲线。
根据PID控制传递函数方框的Simulink模型进行仿真得到如图所示系统单位阶跃给定响应曲线。
5、PID系统控制法。
定义子系统,如图模型,如图所示:
定义子系统如图所示:
(6)子系统的封装。封装步骤如图所示
封装PID控制子系统的Simulink模型
二、例17-9:试用“SimPowerSystems”实体图形化模型库的模块建立转速闭环直流脉宽PWM-M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结合P334页的例17-10、P337页的例17-11)(本题20分)
解:
(1)利用“SimPowerSystems”实体图形化模型库的模块建立转速闭环直流脉宽PWM-M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如图所示:
转速闭环直流脉宽PWM-M调速系统仿真模型panpeifu2.mdl
(2)部分模块的参数设置如下:
DC Machine 参数设置对话框
Selector参数设置对话框
selector 参数设置对话框
电桥参数设置对话框
(3)转速调节器的传递函数=
(4)模型的仿真及仿真结果
在仿真模型panpeifu2.mdl中,选择算法Ode23tb,即仿真的结果如图a图和b图所示
(a)
(b)
模型panpeifu2.mdl的仿真波形
三、某温度过程控制系统被控广义对象的传递函数为:,式中:K=10(℃/kg)/min,T=50s,=80/5s,试用Cohen-Coon整定公式计算系统串联P、PI、PD、PID校正器的参数,并进行阶跃给定响应的仿真。要求利用题目一已经封装好的PID控制器进行仿真,合理调整P、I、D三个参数,还可以随意再增加适当的环节,使最后的仿真曲线效果要求尽量达到超调量较小,响应速度较快,振荡次数较少的最佳效果。(结合P401例18-10)(本题20分)
解:利用kttau()先求被控对象传递函数拟合成延迟一贯性环节的三个参数K、T、。再利用cc01()函数计算P、PI、PID、校正器参数的程序jl1410.m如下:
% MATLAB FUNCTION PROGRAM j11410.m
clear
G1=tf(10/60,[50 1]);G2=tf(1,[50 1]);tau1=80*pi/5;
[np,dp]=pade(tau1,2);Gp=tf(np,dp);G=G1*G2*Gp;
[K,T,tau]=kttau(G);
[Gc1]=cc01(1,[K,T,tau])
[Gc2]=cc01(2,[K,T,tau])
[Gc3]=cc01(3,[K,T,tau])
[Gc4]=cc01(4,[K,T,tau])
G12=G1*G2;
Gcc1=feedback(G12*Gc1,Gp);
set(Gcc1,Td,tau1);step(Gcc1);hold on
Gcc2=feedback(G12*Gc2,Gp);
set(Gcc2,Td,tau1);step(Gcc2);
Gcc3=feedback(G12*Gc3,Gp);
set(Gcc3,Td,tau1);step(Gcc3);
Gcc4=feedback(G12*Gc4,Gp);
set(Gcc4,Td,tau1);step(Gcc4);
axis([0,1000,0,1.5]);
gtext(1 P control)
gtext(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菲律宾结构设计规范NSCP chapter 1.pdf VIP
- 課程设计---四工位机床.doc VIP
- YAESU 八重洲 FT-8900R 四频段FM车载台 说明书.pdf VIP
-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VIP
- HG_T 4196-2011 化学试剂 十水合碳酸钠(碳酸钠).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湘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齐白石徐悲鸿备课岭南版.ppt VIP
- (高清版)DB32∕T 1702-2010 电力用户变电所运行规程 .pdf VIP
- 服装造型点线面.pptx VIP
- 十一自然资源配置.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