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波市鄞州区地名演进与发展
宁波市鄞州区地名演进与发展
摘 要: 地名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是特殊的文化符号,它蕴含了当地人民对于家的浓烈情感。地名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不断演变,这一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鄞州地名的演进与发展进行分析,从而展现鄞州区地名的文字魅力。
关键词: 鄞州地名 语言文字 演进与发展
一、引言
鄞州区,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部沿海,东接北仑港、宁波保税区,西临绍兴、杭州,北与上海隔海相望,是计划单列市宁波市最大的市辖区域。现辖6个街道、17个镇、1个乡。
据资料显示,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迟在夏朝初,“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鄞由“堇”和“邑”(阝)两字合成。顾祖禹《读史方舆论纪要》称:“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加邑为鄞。”鄞县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楚。秦灭楚后,于公元前222年置鄞、?、句章三县。其后历经时代演变,直至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鄞州区于同年4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
鄞县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除去政治上的独特地位外,也是我国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之一,更是我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地。鄞州山水秀丽,人才辈出,素有“诗书之乡”的美誉。贺知章、王安石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宋代大儒王应麟,清代史学家全祖望,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书法大家沙孟海,昆虫学家周尧等都是鄞州人的骄傲。区内有誉为“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浙江第一大淡水湖东钱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山堰、天童禅寺、阿育王寺、横省与庙沟后石牌坊和东钱湖石刻群,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传说发源地象征的梁山伯庙,也有诞生76名进士的“中国进士第一村”走马塘村和我国第一所中外合作高等学校宁波诺丁汉大学。
因鄞州区在历史上以及现当代的重要地位,对于鄞州区的地名的研究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本文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鄞州地名的演进与发展进行分析。
二、语言文字对地名的影响
地名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是特殊的文化符号,它蕴含了当??人民对于家的浓烈情感。地名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不断演变,这一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语言文字的发展对地名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文字对地名变化的影响一般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由繁到简的转变,二是由俗到雅的转变。实际上,在地名变更中,这两方面会有矛盾,因为简单易读的字往往也是“俗”字。但地名变化的总体存在从俗或繁向雅或简转变的趋势,用谐音为主要方法,最终以符合易读、易写、易记三原则的雅化地名为目标。
鄞州区内地名的简化方式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在原有地名上去字,使字数减少;另一类是用简易的字替换原有地名中较繁琐的字;还有一类是由俗到雅变化的地名。还有几处地名变化既由繁到简又由俗到雅,则单独列出。
三、鄞州地名演变的种类
1.在原有地名上去字,使字数减少,这一类较少。
【车何】村以车、何二姓和水边高地得名,原为车何。《康熙字典》的解释是“地之??”。一般理解为高低不平的地方。鄞西平原河流交错,古时湖泊密布。后由于淤塞、垦殖等原因,许多湖泊消失,形成一片高低不平的地。人们在地的高处聚居发族,所以村名中多有“(土耷)”字。“(土耷)”字较生僻,故“车何?(土耷)”简称“车何”。
【俞山】据《俞氏家谱》记,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迁至此山边。山以姓命名,原为俞家山,简称俞山。
【杏村】建村时村中有银杏树一颗,高大茂盛。故村名为银杏树下,简化为杏村。
2.用简易的字替换原有地名中较繁琐的字。
直接去掉原字偏旁的,有:
【青墩村】处奉化江南侧,水源清洁,水流冲出块状高地,故名清墩,简化为“青墩”。
【沙罗坊】村落呈圆形,形似“纱箩”,简写为“沙罗”。
替换为易认的谐音字的,有:
【江六(lù)】曾名虹(Jiàng)麓。村民主姓陆,又初建村时有彩虹出现,象征吉祥,且地处太白山脉,故名虹麓。“六”,古汉语通假“陆”,所以简化为江六。
【瞻岐镇的毛洋、毛岗墩】毛洋,原名望洋,村庄位于旺角楼大山脚下,前有汪洋一片,故名。毛岗墩,原名望江墩,村庄在高山上,从东南西方向均能眺望到海,故名。“望”字在当地方言中与“毛”读音相近,“江”与“岗”相近。所以,“望洋”被简化为“毛洋”,“望江墩”简化为“毛岗墩”,也可从中看出方言对地名变化具有一定影响。
【竹头】据传南宋时高宗被金兵追击,逃难至此,见到前方一片海洋,哀叹路已“到头”。后“到头”谐化为“笃窦”,又有“笃头”、“竹窦”等名,简化为“竹头”。
【平窑】村西有旧时窑址,该窑以烧瓶为主,村以窑名,为“瓶窑”,简化为“平窑”。
【石仓岙】因地处山岙,又朝东向,当旭日升起,全村都被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