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试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收心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1.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种变化体现了 A.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 B.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C.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 2.汉初史官司马谈在《沦六家要旨》中这样概括儒家:“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据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理论体系庞杂使儒学难有实际功用 B.儒家学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C.强化伦理道德规范是儒学主要功能 D.政治形势影响司马谈对儒学的认识 3.史家许倬云认为:“西汉统一天下,从董仲舒的宇宙论开始,吸收了五行轮替的观念,将君主天命经常改换看作常态,不由一姓一朝永远统治。”材料中董仲舒的这一观念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体现了儒生约束皇权的理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表明当时 A.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 B.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C.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 D.三教合一有了新的发展 5.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 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 宗法关系仍受重视 C. 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D. 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6.下表是正史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粗略统计表。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正史名称 人数 《南史》 13 《北史》 12 新旧《唐书》 38 《宋史》 50 A. 经济发展助推伦理规范 B. 宗法制度的范围扩大 C. 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 D.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7.“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朱子语类》)这则语录所阐发的是 A.心外无物的世界观 B.克己省身的修养论 C.推己及人的处世观 D.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9.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A.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B.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 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 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 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 D.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 11.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 B.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寻 C.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 D.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 12.《时宪历》系明末徐光启等以“西洋新法”编制而成,清顺治元年由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清廷,被定名为“时宪”,予以颁行。后引起中国儒生和钦天监旧官员的不满,导致理学与西学之争,《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材料反映了 A.文化冲突阻碍社会进步 B.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程朱理学思想日益僵化 D.中国的传统历法更加精确 13.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 A. 对理学空疏之风的不满 B. 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C.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 D. 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 14.下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局部。 描绘释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