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精讲汇编.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精讲汇编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精讲汇编 1、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底面ABC,AB⊥BC.DE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SC于D、E.又SA=AB,SB=BC.求以BD为棱,以BDE与BDC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90)解法一:由于SB=BC,且E是SC的中点,因此BE是等腰三角形SBC底边SC的中线,所以SC⊥BE. 又已知 SC⊥DE,BE∩DE=E,∴SC⊥面BDE,∴SC⊥BD. 又 ∵SA⊥底面ABC,BD在底面ABC上, ∴SA⊥BD. 而SC∩SA=S,∴BD⊥面SAC. ∵DE=面SAC∩面BDE,DC=面SAC∩面BDC, ∴BD⊥DE,BD⊥DC. ∴∠EDC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SA⊥底面ABC,∴SA⊥AB,SA⊥AC. 设SA=a, 又因为AB⊥BC, ∴∠ACS=30°. 又已知DE⊥SC,所以∠EDC=60°,即所求的二面角等于60°. 解法二:由于SB=BC,且E是SC的中点,因此BE是等腰三角形SBC的底边SC的中线,所以SC⊥BE. 又已知SC⊥DE,BE∩DE=E∴SC⊥面BDE, ∴SC⊥BD. 由于SA⊥底面ABC,且A是垂足,所以AC是SC在平面ABC上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BD⊥AC;又因E∈SC,AC是SC在平面ABC上的射影,所以E在平面ABC上的射影在AC上,由于D∈AC,所以DE在平面 ABC上的射影也在AC上,根据三垂线定理又得BD⊥DE. ∵DE面BDE,DC面BDC, ∴∠EDC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以下同解法一. 2、已知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F分别是AB、AD的中点,GCABCD所在的平面,GC=2.B到平面EFG的距离. :,EG、FG、EF、BD、AC、EF、BD分别交AC于H、O. ABCD是正方形,EF分别为AB和AD的中点,EF∥BD,HAO的中点. BDEFG上.,EFG和平面ABCD重合,G在平面的ABCD上,. BD∥平面EFG,BD和平面EFG的距离就是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BD⊥AC, EF⊥HC. GC⊥平面ABCD,EF⊥GC, EF⊥平面HCG. EFG⊥平面HCG,HG.OK⊥HG交HG于点K,OK⊥平面EFG,OK的长就是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ABCD的边长为4,GC=2, ∴ AC=4,HO=,HC=3. t△HCG中,HG=. 由于Rt△HKO和Rt△HCG有一个锐角是公共的,故Rt△HKO∽△HCG. ∴ OK=. . ——10分 3、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θ,它们的公垂线段AA1的长度为d。在直线a、b上分别取点E、F,设A1E=m,AF=n  解法一:设经过b与a平行的平面为α,经过a和AA1的平面为β,α∩β=c,则c∥a.因而b,c所成的角等于θ,且AA1⊥c(如图)。   ∵ AA1⊥b, ∴ AA1⊥α.   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β⊥α.   在平面β内作EG⊥c,垂足为G,则EG=AA1.并且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EG⊥α.连结FG,则EG⊥FG.   在Rt△EFG中,EF2=EG2+FG2。 ∵ AG=m,  ∴在△AFG中,  FG2=m2+n2-2mncosθ.         ∵ EG2=d2,        ∴ EF2=d2+m2+n2-2mncosθ.   如果点F(或E)在点A(或A1)的另一侧,则         EF2=d2+m2+n2+2mncosθ.   因此       解法二:经过点A作直线c∥a,则c、b所成的角等于θ,且AA1⊥c.   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A1垂直于b、c所确定的平面a.   在两平行直线a、c所确定的平面内,作EG⊥c,垂足为G,则EG平行且等于AA1,从而EG⊥α。   连结FG,则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EG⊥FG.   在Rt△EFG中,EF2=EG2+FG2。   (以下同解法一) 如图,A1B1C1-ABC是直三棱柱,过点A1、B、C1的平面和平面ABC的交线记作l.  (Ⅰ)判定直线A1C1和l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Ⅱ)若A1A=1,AB=4,BC=3,∠ABC=90°,求顶点A1到直线l的距离. 解:(Ⅰ)l∥A1C1.证明如下:  根据棱柱的定义知平面A1B1C1和平面ABC平行.   由题设知直线A1C1=平面A1B1C1∩平面A1BC1,直线l=平面A1BC1∩平面ABC.   根据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l∥A1C1.   (Ⅱ)解法一:  过点A1作A1E⊥L于E,则A1E的长为点A1到l的距离.   连结AE.由直棱柱的定义知A1A⊥平面ABC.   ∴ 直线AE是直线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