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docVIP

吉林省长春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林省长春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吉林省长春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30道小题。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4.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反映诗人物我合一,悠然自在心境的句子是□□□□□,□□□□□。(陶渊明《饮酒》) 5.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王维《使至塞上》) 6.李商隐的《无题》中用比喻象征手法极写相思之苦的句子是□□□□□□□,□□□□□□□。(李商隐《无题》) 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千古志士平生抱负句子是□□□□□□□,□□□□□□□。 8.《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孟子阐明经历磨难的好处,结构上为下文张本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本文选自《 》。(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②贤者能勿丧耳( ) ③万钟与我何加焉( ) ④蹴尔而与之( ) 11.这篇文章通过什么方法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分) 1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是从哪一方面论证作者思想?隐含作者什么思想?(2分) 13.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 遇春①沉鸷②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长于大将军达二岁,数③从征伐,听约束④惟谨,一时名将称徐、常。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又称“常十万”云。 (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 【注释】①遇春: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南直隶怀远(今属安徽)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明朝开国军事大将。本封鄂国公,追封开平王,谥忠武。②沉鸷:深沉决断。鸷,凶猛。③数:屡次。④约束:拘束,限制。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善抚士卒( ) ②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 ) 15.常遇春一生可说战功彪炳。短文中介绍当时的哪些称呼可以看出常遇春的非凡才能?(2分) 16.从短文中的介绍来看,常遇春拥有着哪些优秀的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老伙伴”梁思成 黄汇 ①我们建一一班(1961届)和梁思成先生有着一段深厚的师生情,回顾四十六年前与先生相处的戏剧性的场面,幅幅相连仍如同昨日。先生在同学们和我的心中不是圣者,甚至不是严师,而是我们成长中亲切的“老伙伴”。现在细想起来,相处的那六年间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