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植物美白酸性成分化学修饰研究进展.docVIP

天然植物美白酸性成分化学修饰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然植物美白酸性成分化学修饰研究进展

天然植物美白酸性成分化学修饰研究进展   如果一种活性成分既具备很强的美白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又能吸收大量紫外线起防晒或清除自由基作用,那么这种活性剂就体现了全美白的概念,这是美白剂开发的重要方向。植物来源的化合物中,有一些具有这样多重功效且协同作用非常理想的化合物,如来自石榴果皮的鞣花酸,槐米中的芦丁,以及来源于柠檬果皮、升麻根茎、缬草根中的咖啡酸等。   近年来,世界各国化妆品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崇尚自然” 力求在化妆品中使用天然植物原料。植物中提取所得的美白活性成分,不但美白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尚具抑菌、皮脂和角质调节、增强机体局部免疫等诸多功能。不仅如此,这些美白活性成分多为各种低分子酸,或其苷酯衍生物非常方便进行结构修饰改造。虽然这类美白成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天然的缺陷,如溶解性差、不稳定、配伍性差等,但是通过一些化学修饰的方法可以弥补这些缺陷,使之更趋完美。笔者就近年来研究比较热门的植物酸性美白成份的化学改良现状作简要归纳。   曲酸是一种无色、无味,安全有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化学名为5-羟基-2-羟甲基-吡喃-4-酮,是由曲霉属中某些菌株利用葡萄糖、果糖、山梨糖和糖醇等原料,耗氧发酵产生的一种弱酸化合物。      1.1 曲酸美白作用机理   曲酸的美白机理是:与酪氨酸酶必不可少的铜离子螯合使其失去活性,并抑制从多巴色素互变至DHICA(5.6一二羟基吲哚-2-羧酸),从而阻断黑色素的合成,达到美白效果。它不作用于细胞中的其它生物酶对细胞没有毒害作用,同时它还能进入细胞间质中,组成胞间胶质,起到保水和增加皮肤弹性的作用。目前已被配入各种化妆品中,制成针对雀斑、老人斑、色素沉着和粉刺的美白化妆品。      1.2 曲酸用于化妆品的优点和缺陷   曲酸作为美白成分与其它添加剂相比有着众多优点,比如 易溶于水,抗菌,PH值适应范围宽等。   然而,由于曲酸不稳定,对光、热、敏感,因此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另外曲酸与很多金属离子鳖合,尤其是与Fe3+螯合而产生黄色的螯合物。用其配制的皮肤美白产品在放置使用过程中常逐渐变为黄棕色。      1.3 曲酸衍生物   (Koiic acid derivatives)介绍   曲酸的衍生物有多种,如曲酸氨基酸衍生物、曲酸醚衍生物、曲酸β-半乳糖苷和曲酸单双脂肪酸酯衍生物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曲酸的衍生物不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氧化,而且其抑制酪氨酸酶活力的能力比曲酸更为显著。在已开发的曲酸衍生物中,曲酸单、双脂肪酸酯衍生物与其它衍生物相比具更好的综合性能,例如对皮肤的刺激性小,油溶性强,稳定性更好。   比较曲酸单酯化或双酯化产物,则稳定性能和美白性能为双酯单酯曲酸。在曲酸双酯中,主要有曲酸双硬脂酸酯和曲酸双棕榈酸酯。曲酸双棕榈酸酯因其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和优良的稳定性、油溶性和美白性能而被较多的投人商品化生产和广泛的应用。国外的EvelynG.su等人和江南大学的芮斌等人对曲酸双棕榈酸酯的制备和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作了深入的分析,证明其作为美白剂确实具有优异的功能性、配伍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壬二酸(Azelaic acid)的研究      壬二酸又叫杜鹃花酸,是由引起花斑癣的皮屑芽胞菌酵母自然生成。壬二酸一直被皮肤医生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一种皮肤药物,但在欧洲壬二酸不作为药物而是作为原料大量应用于皮肤化妆品中,用于针对普通痤疮(粉刺)和色素沉着紊乱(如黑斑病、恶性小痣、黑素瘤和其它因身体和光毒性原因引起的色素沉着)。      2.1 壬二酸的美白作用机理   壬二酸能选择性作用于异常黑色细胞,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过度活性,对结构紊乱功能亢进或增殖的黑素细胞起到直接抑制和细胞毒作用从而改善皮肤的色素沉积。      2.2 壬二酸的优点和缺陷   壬二酸能抑制活性氧基团的产生和作用,此结果有益于药物的抗炎和多种治疗作用。壬二酸安全性好,无毒无致畸作用。壬二酸通过减少丝状角蛋白的合成从而减少毛囊角化过度,对皮肤有较好渗透性,膏霜类化妆品中加入壬二酸,可增加皮肤吸收功能。此外壬二酸尚具有抑菌和调节皮脂正常分泌等作用。   壬二酸的上述作用使得它作为化妆品的功效相当强大,但由于它水溶性差和熔点高(105-106℃)这两个天然的缺陷使得它的配伍性受到了很大限制。      2.3 壬二酸衍生物   一种新的壬二酸衍生物K-ADG克服了上述缺点。该物质为通过壬二酸与氨基酸反应而制备的钾盐。它具有两性、水溶、低浓度高活性、极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配伍性的特点。它改善了壬二酸的配伍性,但仍然保留了壬二酸的生物功效。大量试验表明:这种新的壬二酸衍生物K-ADG在调节皮脂正常分泌祛粉刺和皮肤美白方面非常有效,不仅大大提高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