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马头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介绍马头琴

介绍马头琴 一、马头琴形状民间拉弦乐器。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乐器概述 历史信息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 还有“胡兀尔”、“马尾胡琴”、 “弓弦胡琴”等叫法。除内蒙古外,辽宁、黑龙江、甘肃、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文化艺术马头琴是民族的代表性,不但在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 三、历史渊源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托布秀多用于娱乐性与舞曲伴奏。当草原游牧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从《蒙古秘史》、中的记载来看,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显然,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火必思逐渐衰退,马头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蒙古乐器的主角。马头琴在蒙古的地位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的最好的乐器,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如: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等。与此相关,元代的蒙古民族乐器,其总体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仅是用于舞蹈和歌曲伴奏,而且还产生了纯器乐曲,诸如《海青拿天鹅》《白翎雀》等,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 到十八世纪初,马头琴的外观及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马头琴琴体的革新,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也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涌现出不少民间说唱。马头琴的优秀曲目很多,传统的琴曲风格多样,富于草原特色,曲调委婉,多是描绘自然风光或对马的歌唱。如《朱色烈》、《凉爽的杭盖》、《四季》、《牧马人之歌》《叙事曲》《蒙古小调》、《鄂尔多斯的春天》、《清凉的泉水》、《走马》和《马的步伐》、《干杯》、《蒙古小调》、《草原连着北京》、《赞歌》、《森吉德玛》、《蓝色摇篮曲》、《奔驼》、《初升的太阳》、《回旋曲》、《万马奔腾》、《欢乐的草原》、《牧马人》、《苏和的小白马》《万马奔腾》描绘了内蒙古千里的壮阔建设。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的语言更加。这话十分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吧…马头琴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犹有万马奔腾马头琴也是一件了不起的神物,那深沉、粗犷、激昂、犹如万马奔腾的旋律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马头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万马奔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其优美的的旋律,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民俗风貌,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记录着蒙古族人民的喜怒哀乐,寄托着蒙古族人民的憧景希望。 奔腾的战马,穿越时空呼啸而去;时而似汩汩的小溪,清淳甘美滋润心田;时而似梦里的忧伤,娓娓诉说缱绻柔肠。优美动听、舒缓闲适,高亢激越、热情奔放,深情缠绵、如泣如诉,虚无缥缈、超绝尘俗,美妙的马头琴声如诗如画,勒勒车、蒙古包、大漠、骏马、鸿雁、湖水……在醉人的旋律中静静流淌。 正如陶潜所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今天,有同感。 学号:1062 姓名:张凯宁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