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博物馆隐形财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菜博物馆隐形财富

川菜博物馆隐形财富   有一种财富,是肉眼看不到的。正如有一所博物馆,是不能只靠眼睛去参观的。      170万年前,石器时代的蜀人捧起红陶双耳罐,饮食仅是为了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   1800年前,汉代的古人手执涂朱陶耳杯,川菜已经具备最初的轮廓;   400年前,辣椒开始在明末的川菜中大量使用,郫县出现一种豆瓣,后人称之为川菜的灵魂;   1年前,一座浓缩了千万年巴蜀饮食文化的川菜博物馆在四川省郫县古城镇开张,珍贵的文物与可口的美食,在这一刻实现了最完美的融合。      创业的动力是“对猪肉的渴望”   2008年7月末,午后的阳光透过镂空的雕花古窗抚摩着流淌了五千年的川菜历史。川菜博物馆馆长苟德置身自己一手创办的这个川菜文化殿堂,指着一件件文物向记者侃侃而谈。   回廊疏影下的红木春凳,是真正的古董,供游客随意坐卧。作为一个以民间收藏为主要展品来源的博物馆,资料从哪里收集,展品又是从何而来?“主要来源是各类古玩市场,边学习边收集。”面对记者的疑问,苟德说。停了一下,他又自嘲地补充了一句:“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拿钱去买。”   于是,一个从财富到爱好,又从爱好到财富的故事就此开始。   城市之外的清风将时间带回上世纪80年代。1988年,盐市口成都餐厅的厨房里,厨师苟德站在熊熊燃烧的炉火前,手执硕大的炒勺,目光穿过眼前的世界,落在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遥远地方。   一份关于允许国企职工停薪留职的通知让这个敬业的厨师第一次在工作中走了神。由于家境贫困,高中毕业后,苟德就继承祖父的事业,到这家国企做了厨师。成长于一个物质财富仍相对贫乏的年代,“对猪肉的追求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于是,“对猪肉的渴望”成了创业最原始的动力。下海经商!那一刻,苟德的心情如面前的炉火一样炽热。   离开国企,苟德拿出所有的几百元积蓄,在成都开了一家小面馆,卖各种面食和酸辣粉等四川特色小吃。一年时间竟然也积累下第一桶金。   1989年,苟德与几位朋友一起创办了金牛区东光食品厂,做起食品加工生意。“最初的时候,我和工人一道骑着自行??,到处推销小食品,把自行车后架都压坏了。”   那段创业之初的艰难日子,苟德如今已经不愿再提起。他的一位朋友还原了这样一个故事:食品厂以牛肉为主要原料,为了节约生牛与半成品牛肉之间的一点差价,苟德亲自到农村买了一头生牛。将牛杀了之后,却已经没钱返回成都。无奈之下,他死拉硬拽地拦住一位过路的货车司机,苦苦哀求,“就差没给人家跪下了”,这才把牛肉拉回厂里。   正是这家连一头牛的运费都出不起的食品加工厂,五年的时间里,苟德把它做成了四川知名的食品加工企业。今天市场上热销的遛洋狗牛肉干,正是苟德一手打造,甚至名字也是他根据自己姓氏的谐音所取。   199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新行业、新模式在市场上不断出现,苟德的心也重新不安分起来。卖了“遛洋狗”的股份,几年的时间里,他搞过集约化养猪,开过策划事务所,终于在世纪末,看着即将“奔四”的年龄,折腾了十年的苟德第一次想要安定。   当时成都双流有一家破产的化工厂,苟德看中了行业的市场前景,拿出自己积累的数十万元资金,和几个朋友一起买下了这家工厂,专做用于塑胶制品生产的PVC稳定剂。   化工行业作为一个原材料制造行业,财富是典型的隐性财富。苟德本也可以像诸多同行老板一样,过着隐形的富人生活。然而一个爱好,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新“食器”时代   “汉朝的灰陶双耳罐?真品吗?让他留着,我马上去看。”   进入二十一世纪,苟德的生活突然被一种爱好改变了。虽然已告别厨房十余年,对川菜的爱,依然流动在他的血液里。当手中有了一定的财富,他开始疯狂地收集那些和川菜、饮食文化相关的历代文物,他的人生,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食器’时代”。   和一些热爱收藏、热爱川菜的朋友交流,苟德发现,川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虽然拥有大批的拥趸,但对于川菜起源、发展、特色、流派等专业问题,普通食客却知之甚少。   何不利用自己手中的藏品,开一家川菜博物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苟德脑海中初具雏形。   2005年5月,距成都三十余公里的郫县古城镇,一块面积达四十亩的空旷土地上,苟德为川菜博物馆挖下了第一铲土。郫县是古蜀文化的发源地,苟德把馆址选在了这里。   做项目的钱永远是不够的。要在一片空旷的土地上建起一座博物馆,苟德初步估算了一下,仅一期投资就需要6000万元!   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苟德再次遇到了资金的困难。整个川菜博物馆计划采用川西民居的风格,打造一种古典的华丽。为了既节约资金,又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苟德不断调整场馆设计方案。吊顶是现代的,可以不做或少做,把资金集中在青砖的影壁、雕花的房檐这些突出特色的细节上;建筑依地势修建,原来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