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州三学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Guangzhou San Xueyuan Network Science Technology Co.,Ltd 研发部 戴春华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课标要求 标准:简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活动建议:围绕“厄尔尼诺现象利与弊”的辩题,运用材料,展开辩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由热力环流入手,引出沃克环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并进行比较,通过材料呈现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形成。 学习方法 比较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一、沃克环流 热力环流 受热上升 冷却下沉 冷却下沉 高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低压 一、沃克环流 赤道太平洋水温分布是西高东低,西边的印尼与澳洲东部沿岸一带,因海温高气压低而有旺盛上升气流,气流升至高空转向东。 东太平洋海温低气压高,向东流的气流在东太平洋的广大高气压区内向下沉降,到达海面再转向西,成为东南信风。 1、沃克环流的形成 一、沃克环流 2、沃克环流影响下的气候特征: 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受上升气流影响,气候湿润;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受下沉气流影响,气候干旱。 关于沃克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沃克环流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B沃克环流在印度洋上存在 C沃克环流在大西洋海域赤道附近 D沃克环流是热力环流 D 二、厄尔尼诺现象 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一种气候现象。 1、定义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出现的,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 “厄尔尼诺”源于西班牙语,意为“圣婴”。 19世纪初,南美洲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渔民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它使性喜冷水的鱼类大量死亡,渔民遭受灭顶之灾。 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 2、来源 二、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及环太平洋国家; 3、影响范围 有些年份,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 二、厄尔尼诺现象 4、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发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较常年减少; 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 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易出现暖冬。 二、厄尔尼诺现象 5、成因 多数科学家认为,东南信风减弱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 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导致赤道逆流增强; 火山活动频发; 全球气候变暖。 讨论 二、厄尔尼诺现象 6、功过 有些地区沙漠变良田;冬天气温变暖,节省过冬救灾物资 ;暖冬使燃油价格下降;人们户外活动增多,健康得以改善;购物比 以往踊跃,刺激了经济发展。 有些地区旱涝灾害加剧;农耕将受到严重影响,农业减产,饥荒范围扩大;工业生产、交通等受到影响,经济发展受阻。 对干旱区和对湿润区的不同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①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②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③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④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三、拉尼娜现象 1、定义 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三、拉尼娜现象 2、影响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导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水、旱灾害加剧。 广州三学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Guangzhou San Xueyuan Network Science Technology Co.,Ltd 研发部 戴春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