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6章神经症与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知识 心理与精神护理知识课件.ppt

第6章神经症与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知识 心理与精神护理知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神经症与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知识 心理与精神护理知识课件.ppt

第6章 神经症与人格障碍患者 的心理护理 威海卫生学校 徐梅林 制作 学习要点 1.神经症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 2.癔症的病因与常见临床表现 3.神经症与癔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4.人格障碍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 5.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一节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二节 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一节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 心理护理 一、临 床 表 现 二、治 疗 原 则 三、心 理 护 理 患病率 神经症的总患病率国外报道在5%左右,我国1990年调查,神经症总患病率为1.5%,常见有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 癔症总患病率为0.13%。女性高于男性,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以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家庭气氛不和睦者患病率较高。 焦虑症 1.广泛性焦虑症又称慢性焦虑症 具体表现为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过分担心、紧张、害怕;可出现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如坐卧不安、搓手顿足;常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口干、出汗、心悸、气急、皮肤潮红或苍白、尿频、腹泻等。 注意: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基本特征为泛化和持续的焦虑,并非局限于任何特定的外部环境。 惊恐障碍以惊恐发作为主要症状,是焦虑症的亚型。各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惊恐发作症状,确切地应称作惊恐发作综合征。 焦虑症 2.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症 具体表现为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伴濒死感、失控感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一般历时5~10min,很少超过1h,可自行缓解。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许多患者由于担心再次发病时得不到帮助而出现回避行为。发作频繁,1个月内至少有3次,或者首次典型发作后继之以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以上。 强迫症 1.强迫思想 包括强迫观念、强迫回忆、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2.强迫行为 包括强迫性洗涤、检查、计数、询问及强迫性仪式动作等 恐惧症 1.场所恐惧症 2.社交恐惧症 3.特殊恐惧症 神经衰弱 1.用脑后倍感疲倦,常伴有职业成就或应对日常事务效率一定程度的下降。 2.轻微的体力劳动后即感虚弱和极为疲乏,伴以肌肉疼痛和不能放松。 两种类型彼此有相当的重叠。 躯体形式障碍 1.躯体化障碍 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3.疑病症 4.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注意: 凡患者以一种或多种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要表现,而医学检查却不能发现相应的器质性病变的证据;或虽然有躯体疾病的存在,但与其症状的严重程度或持续的时间很不相称者,就要考虑到躯体形式障碍的可能。 癔症 1.癔症性精神障碍(解离症状) (1)意识障碍: (2)情感暴发: (3)癔症性痴呆: (4)癔症性遗忘: (5)癔症性精神病: 2.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症状) (1)运动障碍: (2)感觉障碍: 3.流行性癔症(癔症的集体发作) 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 1.心理治疗 是主要治疗形式,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心理疏导、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暗示疗法等。 2.药物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可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选药. 3.癔症的诱导疗法 诱导疗法是经改良后的一种暗示治疗。首先以乙醚0.5ml静注,并配合言语暗示,告知患者在嗅到某种特殊气味后“老病”便会发作。让其毋须顾虑其发作,称发得越彻底越好。待其发作高峰期过,即以适量蒸馏水胸前皮内注射,并配合言语暗示,称病已发作完毕,此药物注射后即可病愈。机智的暗示治疗常可收到戏剧效果。 心 理 护 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和善、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对待患者,耐心的协助患者,使患者感到自己是被接受、被关心的。 2.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 协助其识别和接受负性情绪及相关行为,接受自己的身体症状,增加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 3.帮助患者学会放松 学习和训练新的应对技巧,强化患者正性的控制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的技巧。利用生物反馈仪训练肌肉放松, 静坐、慢跑、气功、太极拳等都是十分有效的减轻紧张、焦虑情绪的方法。 5.激发患者的能力和优势 鼓励患者敢于面对疾病的表现,忽略其缺点和功能障碍,提供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鼓励和督促实施。 第二节 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临 床 表 现 二、治 疗 原 则 三、心 理 护 理 患病因素 人格障碍的产生有后天环境习得因素,也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有人统计1929—1977年间12篇双生子犯罪问题的研究,共计339例单卵双生,同时犯罪者185例,占55%;双卵双生者426例,同时犯罪者73例,占17%,说明罪犯(其中一部分系人格障碍患者)在生物遗传因素中,可能提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