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大赛情况通报与“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我的家乡六尺巷合集.docVIP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大赛情况通报与“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我的家乡六尺巷合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大赛情况通报与“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我的家乡六尺巷合集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大赛情况通报与“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我的家乡六尺巷合集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大赛情况通报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大赛情况通报 各教育组、直属学校,各民办学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勤学、修德、明辩、笃实,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年区局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和读书征文活动。 在“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书征文活动中,各教育组、学校组织学生踊跃参与,全区共收到征文作品158篇。经区局组织评审,最终评出小学组一、二、三等奖29名;中学组一、二、三等奖30名(获奖名单见附件)。本次读书征文活动全区虽然收到了158篇作品,但部分学校参与热情不高,参与度不够,个别教育组、直属学校活动开展不扎实,未报送任何作品;个别学校报送的作品书写潦草,存在抄袭等现象,未能真正发挥出我区中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区局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同学再接再厉,发挥好示范和带头作用,带动身边更多的学生共同读书,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活动。 同时希望其他各学校扎实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创造一切条件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为师生读书提供便利,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提高广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我的家乡六尺巷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我的家乡六尺巷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这首唱遍神州大地的歌曲就是传颂我的家乡 —桐城六尺巷。 六尺巷在小城的西后街,它六尺多宽,百米来长,地面铺着光滑的鹅卵石。家乡的人们在闲暇的时候都喜欢在巷口老樟树的石凳上坐一坐,小孩子们在巷道里尽情玩耍,小时候,爸爸就给我讲过六尺巷的故事。康熙年间,六尺巷的南边为宰相府,北边是吴姓住宅。当时吴家修院墙想占张府的地界,双方发生纠纷,相府家人就修书送往京城,宰相张英看后释然一笑,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立即拆墙让出三尺,吴家深为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形成了一条六尺多宽的巷道,方便了当时进出城的人们,更为后留下一段佳话人。 六尺巷的故事广为流传,它那和睦、谦让的美德润泽着我们世代人民。小城的人们孝悌有爱,谦和礼让,路不拾遗,让人处处感受到朴实的民风。 前几天的凌晨,环卫工人潘忠福在平时工作的路段清扫时,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个女包,上面还蒙着一层露水。他赶紧拾起来,打开一看,里面装有现金、一条金项链和两部手机以及票据等。看着这么多贵重的东西,他心里一惊,这丢包的人该多着急啊。就一边工作一边打听,希望能找到失主。一个多小时过后,终于在派出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联系上了失主。失主激动地来了,拉着潘大伯的手一个劲地道谢,她说,包是昨晚下班时放在车子前踏板上,可能拐弯时掉下来了,里面的票据很重要,是潘大伯的拾金不昧让她避免了一大笔损失。接着就拿出几百元钱感谢潘大伯,老人婉言谢绝了,他说:“不是我的劳动所得,我坚决不能拿。” 多么朴实的家乡人民,就如那古朴的六尺巷。如今我站在巷口,用手抚摸着墙体那灰色的石砖,我仿佛感觉到历史的脉动,我的手和心一阵阵发热,六尺巷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文都桐城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谁要是到桐城走一趟,谁要是在六尺巷里站上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