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致偏见认知过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导致偏见认知过程

浅析导致偏见认知过程   摘要:偏见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指的是对特定群体的负面态度。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偏见来源于我们处理社会信息的方式,是我们思维的产物。偏见一旦产生,便会进一步影响社会思维,使得自身持续存在。   关键词:偏见;认知;内群体偏好;外群体同质效应;刻板印象      偏见是对特定团体的人所持有的敌意或负面的态度。换句话说,一个人对某个社会群体产生偏见的话,就会倾向于用负面的方式来评价其成员,仅仅就因为这些人从属于这个群体。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偏见的产生与持续呢?对于这个问题,西方学者已分别主要从人格、群际行为和社会学习等视角对其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如,权威主义人格理论认为偏见和歧视是个体的一种疾病或心理机能失常的症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格结构――权威主义人格的产物;现实利益冲突理论认为,群际冲突、偏见和歧视产生的原因是各群体对现实资源的争夺;而社会学习观则认为偏见是习得的,是通过直接或者替代经验获得的。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关于社会思维的最新研究成果让我们意识到,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社会的条件作用以及因为这些条件作用能让人们发泄敌意,还因为它们是正常思维过程的副产品。换句话说,偏见是我们处理和整合信息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产物。我们倾向于将信息分类组合,形成一些构架并用它们来解释新的信息,依赖潜在的不准确的判断法则,以及依赖往往有误的记忆过程――社会认知①的所有这些层面都能导致我们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并且用于歧视。因此,许多偏见,与其说源于内心深处的怨恨,还不如说产生于心理活动机制。在这一全新视角的指导下,本文将结合前人偏见研究的成果和社会认知的知识,进一步探讨导致偏见产生和持续的认知来源和过程,希望能为消减甚至消除偏见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社会分类      偏见的第一步是社会分类――以某些特征将某些人归为一个团体,再以不同的特征将其他人归为一个团体。这种分类构成了人类社会认知的主题。也就是说,人们通常把社会划分为截??不同的两大阵营――我们和他们。人们看待别人的时候要么把他们看成是属于本群体(内群体)的,要么就把他们归属于其他的群体(外群体)。正如生物学家借助外部特征划分动物与植物来了解自然界那样,人们通过社会分类来组织世界、了解世界。这种分类基于很多方面的差别,包括种族、性别、国籍、年龄等。      二、社会认同、内群体偏好      究竟社会分类是怎么导致偏见的呢?Tajfel和他的同事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参考价值的答案。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会通过寻求特定社会群体的认同来提高其自尊水平。然而自尊的增加只有在个体认为自己所认同的团体比其他团体优秀的时候才会发生。在Tajfel和他的同事创造的“最低限度群体”范式的实验中,被试被任意地划分为两个群体,被试之间不进行面对面的社会互动。然后要求被试在匿名的一名内群体成员和一名外群体成员之间分配分数,这些分数代表小数额的钱。结果显示,被试表现出对那些无意义分类下同属一组的人十分友好和亲近,认为他们更有可能具有较好的人格特征,而且会比外群体的成员表现得更好。更惊人的是,被试会分配较多的分数给内群体成员,并且是以敌意、残酷的方式对待外群体成员。      三、外群体同质效应      除了内群体偏好之外,社会分类的另一个结果是外群体同质性的认知。内群体成员倾向于过高估计外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相似性(同质性),并且认为他们的同质性比内群体成员的同质性要高。这被称之为外群体同质效应。比如,欧洲以外的很多人将瑞士人看成相当同质的人。但对瑞士人来说,瑞士人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讲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的群体。   如何解释这种效应呢?当前普遍认可的一个解释是:我们和本群体内的成员之间会有大量打交道的经验,所以可以看到群体内很大程度的个体差异。相反,我们通常和其他群体的成员接触的经验不多,因此也就很少看到他们的个体差异。无论如何,那种认为外群体成员比内群体成员具有更高同质性的认识倾向,在负面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对某些社会群体怀有强烈偏见的人常常会发表这样的言论:“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他们其实都是一样的。”      四、刻板印象②      从认知的层面来讲,对内群体的偏好和外群体同质性的认知可以进一步导致人们对某一群体的刻板印象,或加深先前已有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也可以通过社会学习获得,比如从长辈或大众媒体处习得)。所谓刻板印象,指的是对特定的社会群体里所有成员共同拥有某些特质或特征的信念。换句话说,刻板印象是对一个群体的全体成员的概括,将相同特征应用在群体的每一个成员身上,无视成员之间实际上存在的差异。比如,你可能认为英国人保守古板,法国人潇洒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