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官员选任标准.docVIP

浅谈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官员选任标准.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官员选任标准

浅谈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官员选任标准   摘要: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为“百司之率”。监察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察官员素质的高低。因此,中国历代有作为的君主都对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逐步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制度,保证了监察官员的素质,使监察机关的效用得以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封建社会;监察官员;选任;标准   中图分类号:D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06-02      由于监察官员特殊的政治身份,自监察制度确立以来,历代朝野上下都十分重视其任选。强化任用标准,是加强监察官员管理的第一步。综观我国封建社会对监察官员的选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   第一,在个人品质上,应当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尽忠职守。   嫉恶如仇、不畏权贵、清廉自洁、尽忠职守,这是监察官基本的品格要求。所谓“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1]监察官员必须具有“清廉耿直、刚正不阿、尽忠职守、不畏权势、秉公执法、敢谏敢言”的个人品质,方能起到表率作用。   监察官以纠劾百官、讽谏君主为主要职责,如果上畏君主、权臣,下重功名利禄,则根本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所以选任监察官的首要条件必然是刚正坦直、不阿附权幸、敢于直言进谏。汉代作为选官主要方式的察举制度正是以荐举谏官而开其端。文帝二年十一月, 因有日食现象出现,诏令“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人主之“不逮”。 此诏所征监察人才,其监督、劝谏的对象是至上的天子,若非有置生命于度外勇气的人,是绝不能胜任监察官职位的。《册府元龟?宪官部》的“刚正”和“直谏”两条载有先秦至五代的刚正直言监察官吏三百多人。《渊鉴类函》卷8曾说:“秦汉以降,御史莫不用刚果劲正之士。”西汉孝景帝时郅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后迁为中尉,“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汉宣帝时严延年“以选除补御史椽,举待御史。是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宣帝初即位,延年幼奏光‘擅废立,亡人臣礼,不道。’奏虽寝。然朝廷肃焉敬惮。???汉代魏相,“为人严毅”, 宣帝即位后,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一举荡平专权乱政的霍氏集团,为“孝宣中兴”之功臣,史称“孝宣中兴,丙(吉)魏(相)有声。”曾任太中大夫的刘矩“性亮直,不能谐附贵执。”[2]东汉后期的侍御史杨秉,先后任四州刺史,“以廉洁称”, 拒百万贿财于门外,尝以“三不惑”自许。“三不惑”者:“酒、色、财也。”唐代的权万纪“性强直,好直言。贞观中,为治书侍御史。以公事奏劫魏征、温彦博等。太宗以为不避豪贵,甚礼之。”宋元明清也把刚直不阿、直言敢谏作为选拔台谏官的首要标准。宋代司马光曾说:“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包拯亦言,监察官“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明太祖朱元璋曾告诫监察官员说:“台察之任尤清要。卿等当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品。”他要求担负“六部”对口监察职责的六科给事中“不爱富贵”而“惜名节”,要求他们“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要“国而忘家,忠而忘身”,为朝廷、为皇帝不惜身家性命。康熙帝一再表示监察官“若挟其私心,天下必不能治。”因而拣选监察官当以勤谨、廉洁、公正为必须,“若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康熙四十三年规定,降级还级,革职还职者概不选取,监察官须身无瑕疵,品行端谨。乾隆御史曹锡宝在和?权倾朝野之时,弹劾其家人,目标直指其后台权要和?。监察官若没有“大丈夫”气概与高洁的品格做支撑,是不可能勇而为之的。   第二,在文化素养上,应当思辨敏锐、学识渊博、明晓律令。   古代监察的对象涉及行政、司法、经济、军事、文化等很多领域,工作量大,工作面宽,对监察官员素质的要求也就很高。   《苏东坡集?后集》卷11把各朝选官制总结为:“三代出于学,战国出于客,两汉出于郡县吏,魏晋出于九品中正,隋唐以后出于科举。”监察官的选任更加注重才学。这里所指的才学,实际上就是治理国家的基本知识。司马光就选拔御史提出了三个条件,他说:“凡择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名惜节,次则晓知治体。” 前二个条件是强调其廉洁介直,第三个条件就是强调通晓治国之术。而明成祖更是果断地指出,选御史“宜用学识通达治体者”,“勿用吏员”。将御史与“吏员”区分开,就是要求御史不仅仅是个吏能之人,而且还应是一个知晓治国之术、有清醒的政治意识的治国之人。监察官员“学识宏博”、“思辨敏锐”、“通经懂史”、“熟谙律例”、“文词畅达”,故监察官员的选任大多经过比较严格的文化考核。自隋唐创建科举制度以后,监察官多须有科举身份,绝大多数是从进士出身的士人或官员中选取。据统计,《旧唐书?良吏列传》中载良吏54人,其中有25人位至台谏,25人中有14人是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