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预防与逃生.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灾害预防与逃生

水灾防范 怎样防止洪水涌入室内? 1、房屋的门槛门窗是进水部位。用沙袋、土袋在门槛和窗户处筑起防线; 2、用胶带纸密封所有的门窗缝隙,可以多封几层; 3、老鼠洞穴、排水洞等一切可能进水的地方都要堵死。 * 水灾防范 * 暴雨若持续不停,就应该提前做好防洪准备; 要树立生存观念,坚持就一定能够获救; 原地不动等待水退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 高温 高温灾害主要是气温太高而引起人员、动植物不能适应的现象。 高温标准: 空气温度达到或超过35℃以上时称为高温,达到或超过37℃以上时称酷暑,连续高温酷暑会使人体不能适应而影响生理、心理,甚至引发疾病或死亡。 * 高温 连续5天以上的高温称为持续高温或“热浪”天气。 * 高温 * 中暑怎么办 1、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平躺休息。 2、用冷毛巾敷头部,并擦身降温。 3、喝一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清醒者可服用人丹、绿豆汤等。 4、对昏迷者可用手指掐人中穴、内关穴及合谷穴等,同时立即送医院救治 * 高温防御措施 1、尽量不要在烈日下活动。户外活动安排在早、晚为宜。 2、外出活动时,尽量戴上帽子,穿浅色衣服,并且身边应备有饮用水和防暑药品。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如感到头晕不舒服,应立即停止活动,到阴凉处休息。 3、不宜在树下或露天睡觉,适当晚睡早起,中午宜增加午睡。 * 高温防御措施 4、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5、要留神蚊、虫咬伤,避免器械碰割伤及开水、滚油烫伤等,预防因气温高、细菌繁殖加剧而造成的感染。 6、不吃苍蝇叮过的食品,少喝生水,注意饮食卫生。 * 雪灾 * 雪灾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2008年1月10日起在中国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中国的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0个省市区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 * 雪灾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截至2月24日,因灾死亡129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8764万亩,绝收2536万亩;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森林受损面积近2.79亿亩,3万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雪灾中冻死或冻伤;受灾人口已超过1亿。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四川等7个省份受灾最为严重。 * 雪灾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暴风雪造成多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断。由于正逢春运期间,大量旅客滞留站场港埠。另外,电力受损、煤炭运输受阻,不少地区用电中断,电信、通讯、供水、取暖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某些重灾区甚至面临断粮危险。而融雪流入海中,对海洋生态亦造成浩劫。台湾海峡即传出大量鱼群暴毙事件。 * * 雪灾的预防措施 预防暴雪灾害的准备措施: 1、在冬季来临前,要准备足够的粮食、饲料、燃料、衣物。加固房屋。熟悉居住环境,设置好地标。准备呼救信号、雪地用品和药物。注意保暖,避免冻伤,不触摸冰冷的物体。 2、外出时要带防雪盲眼镜。 3、在家里或车上准备一把雪铲、手电筒和用电池的收音机。储存一些用来应急的水和不易腐烂的食物。关闭外面的水龙头,避免水管爆裂和发大水。 防范雪盲的措施如下: 1、在观赏雪景或在雪地里行走时,最好戴上黑色的太阳镜或防护眼镜。这样就可避免雪地反射的紫外线伤害眼睛。 2、一旦得了雪盲症,可用鲜人乳或鲜牛奶滴眼,每次5~6滴,每隔3~5分钟滴一次。使用的牛奶要煮沸冷透了才可用。也可以用药水清洗眼睛,到黑暗处或以眼罩蒙住眼睛用冷毛巾冰镇。 3、减少用眼,尽量休息。不要热敷,高温会加剧疼痛 * 雪灾的预防措施 谢 谢! * * 自然灾害防范及逃生自救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 2013年4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地震灾害为主,洪涝、风雹、低温冷冻、干旱、山体崩塌、滑坡、沙尘暴、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灾情较近年同期明显偏重。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5270.2万人次受灾,268人死亡,21人失踪,94.2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5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