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明朝内阁制度
论明朝内阁制度
目录
声明 3
摘要 4
关键词 4
引言 5
浅谈内阁制度的历史 5
内阁创立的背景及初期形态 5
内阁制度的完善及三杨当国 7
内阁低靡的时期及重新振兴 8
内阁权力的顶峰及江陵柄政 10
内阁党争的激烈及散乱崩溃 12
浅析内阁制度的状况 13
机构 14
选拔 14
职权 15
浅较内阁制度的优劣 16
明朝内阁制与清朝军机处的对比——法治与德治 16
明朝内阁制与英国议院制的对比——经济基础与社会形态 18
明朝内阁制与美国三权分立的对比——集权与民主 19
浅论内阁制度的感悟 20
德治与法治并无优劣之分 21
集权与民主的优劣高下 22
“人言不足恤”及监察权的限度 23
从个人竞争到党派斗争的窥探 24
历史规律及社会的“道”的意义 25
参考文献 27
声明
本论文只是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探索,但是由于探索内容的性质,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一些政治内容,但并没有任何政治立场及扰乱社会治安的言论。
摘要
本论文属于社科类论文,借对明朝内阁制度的研究,反映出历史规律以及社会的“道”。由于只是普通本科医学生,所以探访资料除少量书籍外,更多的是对网上共享资源的剖析。同时联系一些粗浅的哲学社会知识,用较客观的眼光看待五百年前的是非。
通过对明朝内阁历史的研究、权力的剖析、制度的比较,最终得出了一些感悟。首先是德治与法治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并无优劣之分。其次是对集权与民主的理解,并不应当简单的追求极端。 ,否则会妨碍政府的高效率运行。
关键词
内阁 明朝 历史规律 行政权 首辅 票拟权 封驳权
引言
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仁宇先生以大历史观阐释万历朝的现象,对明朝政治制度的剖析就越显深刻。黄仁宇先生曾言道“结论要看远不顾近”,这便是我们的研究方向,在枯槁的史料中去发掘历史的规律和社会的“道”。而研究的核心则是明朝内阁制度的演变史,并且总结出内阁的权力,通过横纵比较,发掘一些鲜为人知的结论。希望通过本论文的阐述,能够让大家更清楚的认识这个社会,更好的认识到历史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了解我们一家之言,而是提起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这便是我们的最高目标及最深刻的意义所在。
浅谈内阁制度的历史
内阁创立的背景及初期形态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集权统治,罢中书省,废丞相等官,更定六部官秩,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明史 本纪第二》,冬十月丙子,置都察院——《明史 本纪第三》
虽然这样的确可以保障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需要耗费皇帝大量的精力,并且全国各地事物纷杂,条序太多,皇帝难免会有所纰漏,毕竟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面面俱到,于是权利的下放成了必然。《明史·职官一》载:“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寻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入直,并预机务。——《明史 本纪第五》。 科举出身 年龄 入朝时长 解缙 洪武二十一年进士 33岁 14年 黄淮 洪武三十年进士 35岁 5年 胡广 建文二年状元 33岁 2年 杨荣 建文二年进士 31岁 2年 金幼孜 建文二年进士 35岁 2年 杨士奇 非进士 36岁 4年 胡俨 非进士 42岁 不详 内阁大学士普遍入朝只在5年以内。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建文年间进士,甚至杨士奇和胡俨不是进士。杨士奇是因为文才好,建文元年被召集进入朝廷编修《明太祖实录》;胡俨是因为精通天文和阴阳术数而被朱棣赏识,在四年前他才刚刚当上县令。
内阁当时的主要工作职责,正是为皇帝提供国事咨询,帮助皇上下发旨意,并且可以向皇上提供合理化建议。用具比较明白的话说,内阁拥有信息汇总权和一定程度的议政权。直接向皇帝负责。所以内阁大学士的选拔对象,往往是那些资历较浅但是服从于皇帝指挥的文人。
内阁制度的完善及三杨当国
内阁职权的改变源自于明仁宗和明宣宗的前后改进。
明仁宗依靠着内阁诸位大臣的支持,如履薄冰走上帝位,因此对内阁大臣倚重有加,进杨荣太常寺卿,金幼孜户部侍郎,兼大学士如故,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明史 本纪第八》。通过兼职使内阁大学士官品提升到了三品以上。同时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明史 本纪第八》。杨士奇、杨荣、杨溥,当时此三人组成的内阁被称为三杨。
明宣宗即位后,给予了内阁票拟权,给予了司礼监批红权
皇帝除了上朝很少再与其他大臣商议国事,往往内阁大学士提出了票拟意见,皇上同意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