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黔湘边界民族地区积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清代黔湘边界民族地区积贮

论清代黔湘边界民族地区积贮   【摘 要】清代,黔湘边界民族地区十分重视生产的积贮。这对于预备灾荒,解决好民以食为天的根本问题,发展民族经济,促进社会的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当时这一地区的积贮及其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积贮 民族地区 清代      一、积贮概况      清代黔湘边界民族地区建仓贮谷,始于雍正十年(1732年)贵州巡抚元展成疏请设苗疆积储。   元展成在《苗疆积贮疏》中称:“臣查得黔省新辟苗疆,幅员辽阔,生齿繁众。加以古州、清江安设重镇,四方商贾络绎往来。此地米粮,宁可使有余,不可或有不足,是积贮之道,当预为筹划。”指出古州、清江(今贵州剑河)等新辟苗疆,由于幅员辽阔,苗民众多,加之安设重镇,四方商贾络绎往来,需要积贮,米粮“宁可使有余,不可或有不足”。为此,他提出了积谷古州等苗疆的办法:“以古州之都江河道,直通广西之柳、庆、浔、宾等府州,除柳、庆二府现在将所贮每年粜之谷三万石碾运古州无庸议拨外,仰请皇上敕下广西抚臣,将浔州、宾州沿河等仓拨谷五万石,分贮新疆。每年于青黄不接之时,照例减价粜之,以济兵民之食,秋成买补还仓。”至于积贮的规模,元展成建议:“所有仓廒,古州贮谷三万石,该建仓六十间;都江贮谷二万石,该建仓四十间,并请动支正项银两分发。古州同知及都江通判,一面建造以备收贮,俟工浚日,汇详核销。其谷于每年青黄不接之时,照存七粜三之例,减价出粜,秋成买补还项。”这样,“仓储不致稽延,而兵民缓急有备,实于苗疆大有裨益。”   乾隆二年(1737年)闰九月,贵州提督王无党又向清廷奏陈黔省积贮、修固城垣等急务四事,并把积贮置于首位。王无党称:“黔地瘠产米少,下游可运楚米,上游并无水道,积贮最要,米谷外请并收荞麦,再动帑广贮常平仓,贵粜贱籴以济民食。”由于“积贮最要”,这一工作始终受到清朝地方官的重视,将之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   此后,黔湘边界民族地区广建常平仓、社仓及义仓积谷。如黎平府及其所属古州厅、下江厅、锦屏县等地,据光绪《黎平府志》记载,这些地区进行了一定的积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   黎平府:常平仓在府署头门内东偏,廒六,共十八间;仪门内西偏,廒十二,共三十五间。额贮常平仓谷共二万五千四百零三石三斗九升三合,捐输溢额谷每年加增六石,已贮谷九百八十九石五斗一升九合一勺,均经各府变价解存司库。后因军需,奉文动碾提用。光绪三年(1877年),知府袁开第禀将节年支剩余米二千五十八石二斗七升四抄,易谷四千一百   一十六石五斗四升八抄,填补常平仓。此外,又禀将潭溪、沈魁团等处绝产收谷填补。每年除运脚外,加增谷三百零九石九斗六升。至光绪十六年(1890年),府常平仓共贮谷八千四百八十石七斗四升八抄。   古州厅:常平仓在厅署,共六十间。仓内额贮谷三万三千三百九十五石七斗二升。内分左、右卫仓。其中,左卫仓贮谷四千七百四十八石,右卫仓贮谷二千三百六十六石。光绪三年(1877年),左卫千总王金魁重建仓十二间。四年(1878年),右卫千总赵儒章重建仓九间。厅署仓实贮谷二万六千二百八十二石七斗二升。义仓在古州厅署旁,共十一间,原贮谷二千二百二十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同知杨兆奎劝捐谷一千七百石。光绪四年(1878年),厅境水灾发赈,而后奉文买还,实存谷三千石。社仓在厅左、右两卫各堡,贮谷一万零七百二十八石七升二合三勺。   下江厅:常平仓在厅署,贮积贮谷一万五千七百五十一石七斗。义仓在厅城东隅。道光二十年(1840年),通判王问政劝谕士民捐输,并捐廉建造仓房三间,碾米房三间。光绪十三年(1887年),通判李家?重修,仓内原贮捐谷一千一百二十五石零五升。光绪十四年(1888年),巡抚潘?札饬劝捐义谷。城乡各花户新旧共捐谷三千一百九十八石八斗八升,实存各寨仓内,册报在案。   锦屏县:常平仓在县署,额贮常平仓谷一万五千九百一十八石三斗三升七合四勺。又溢额谷九十六石,捐输谷二石。光绪十一年(1885年),县丞车璜劝捐义谷,城内仓积谷一千一百七十八石,同门屯积谷六十八石,岔路屯积谷一百七十八石,洞洞屯积谷六十八石,山洞屯积谷一百石,皆系实谷存仓。   又如沅州府(今湖南芷江)及其所属芷江县,亦积贮较丰。据乾隆《沅州府志》记载:   沅州府:常平仓共三处,一在府治内西偏,计十五间;一在府治内东偏,计二十间;一在芷江县前,计十间。通计四十五间。总贮谷二万六千五百七十六石二斗二升。乾隆三十年(1765年),奉文将府仓谷石归并芷江县仓,一例籴借买补。社仓共十四处,一在城内报恩寺,一在城内慧庆寺,一在晃州驿,一在便水驿,一在罗旧驿,一在怀化驿,一在三眼桥,一在阿界,一在马田溪,一在桥头,一在滕家垅,一在供溪,一在五里牌,一在西溪伞砦。总贮谷一万二千八百六十七石。   芷江县:常平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