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民族的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有人来呈现 ——读《杨明渊散文选》 罗家贵 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就给曾经有过书信来往之缘的杨明渊老师写了一封信,也请他老人家帮助指点指点我的一篇散文。接近一个月,杨老师的回信来了。是啊,他也该忘了十多年前给他写信的我了。他给我讲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还特别指导了我的那篇散文。 没过几天,杨明渊老师给我寄来一本《杨明渊散文选》!这是苗族作家群出版的25卷本的“苗族作家作品选”集之一啊!这可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好书啊!我一口气浏览了全书,之后又去一篇一篇反复去咀嚼,回味很浓,受益很深。 《杨明渊散文选》,深深铭刻苗乡情结。正如老作家所说:“苗岭高耸峻拔的山,曲折蜿蜒的小路,秋末初冬的霏霏细雨,春寒的茫茫雪野,便是苗族人繁衍生息的环境”。而西迁云贵高原的苗族人居住的环境,甚至比这还要恶劣得多。尽管如此,“儿不嫌母丑”,苗族人和其他民族一样,始终在自己的血液里永恒的波动着故乡的情结。 1935年出生在贵州省黄平县的一个叫老虎坳的杨明渊老师,1951年参军驻守云南边防,参加过边境的剿匪战斗,负过伤,1957年专业到云南日报当记者,1978年调《滇池》任编辑,1986年调昆明市文联任专任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明渊散文选》,选了33篇“情系苗山”,选了12篇“彩云之南”,选了10篇“人和动物的故事”。 尽管“彩云之南”和“人和动物的故事” 无比精彩,但我最热衷的还是那33篇的“情系苗山”。生在云南长在偏僻孤独的独家村的我,能对苗族聚居村落来一次心里的流浪,是我此生最大的慰藉。 少小离家的老作家,在心底源源流不尽对故乡的情思。《苗乡之恋》,作者开篇即是“我久久眷恋着家乡的热土…”,我们可以感同身受,作者每次回乡心灵间波动的激切的浪花,一同波及到我们读者的心底,引起共鸣,久久在回荡。《老虎坳——故乡情怀》,老虎坳,这是老作家的故乡,曾是老虎出没的地方,可见环境的恶劣;但苗族人就只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息。愚公可以移山,但压在苗族人的头上的山却是不容易移走的。虽然这样,但每个从这里走出的人,都把这里当作一生永恒的家园,而且置于心灵的巅峰,永久的仰望、回望。《磁带上的歌》,生长在条件优厚的环境里的人是没法体会贫困条件生存的人们的渴望的,就如“饱肚人不知饿肚人饥”,磁带上的歌,是苗乡人了解、认识外面世界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屈居于大山之中的人们就不一定知道了),所以故乡人是那么好奇,那么认真,那么多投入。而换作繁华世界里的人们,是不屑一顾的啊。《访千户苗寨》,作者所访的千户苗寨,在黔东南一个叫西江的地方。可在我们的眼里,那是苗家的大都市了。因为苗族人为了躲避灾难,四散逃亡,能聚集在一地这么多人口,实属不容易。人居多的地方,视野就更宽、更广,也更向前发展啊。 《杨明渊散文选》,对苗族的标志物——芦笙及芦笙舞的文化蕴含,做了极好的呈现。苗寨芦笙的起源,传说很多,作者没有去阐述,作者把自己的心力放在与芦笙、芦笙会的离奇的故事里,放在新时代的欣欣向荣的环境里赞誉,这是对民族文化的敬畏和赞颂。许多的社会学家共同的观点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苗族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但就是缺少把这些优秀的文化呈现出来的人,让世人了解,让大家去研究,让苗族的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繁荣、发展。沈从文的作品,让中国人与诺贝尔文学奖走得最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推进。杨明渊老师的《苗山行——芦笙会随记》、《欢乐的芦笙会》、《笙歌袅袅》、《芦笙的故事》,直接的把“苗族芦笙文化”呈现于报刊,呈现给世人,这多好啊。 《杨明渊散文选》,对苗族刺绣的冷静思考是值得关注和推介的。据有关资料研究报道,苗族服饰是的款式达一百二十多种,是世界上服饰最丰富的民族之一!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的根源。我们不清楚,古代的苗族人也是否穿那些洁白的麻布粗衣。那麻布粗衣,一身洁白,不在上面落些图案,那将是多么的单调啊。所以在麻布粗衣上刺绣,是一种创造,也是苗族人对美的追求的最为有力的证明。《刺绣断想》,《苗女的绚烂绣锦》,是作者对过去苗族美丽的刺绣的赞美褒奖,还有期待的冷静的思考,值得我们去领会,值得我们去改进,值得我们去发展。 《杨明渊散文选》,对苦难深重的苗家人发展历史深刻的追思。苗族人在地球上的流浪的足迹,可与犹太人相提并论。我不知道,也查不到有力的证据,证明苗人是那么的可恶、可恨(也许带有点感情的色彩在里面吧)。在《苗乡之恋》里,作者写到:“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1855年——1872年),杨大陆和首领张秀眉率领苗民举旗挥戈反清抗暴,苦战十八年,终因寡不敌众,加之武器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