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评析及复习指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一、考点解读;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
2.选材范围较广,选材内容丰富
3.选择题减少,主观题分值加大
4.测试稳中有变,设题趋于灵活
5.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
6.更加强调根据语境答题; “浅易”一般是指文本的内容不深奥,语言不艰深,其中的名物、典故比较常见,阅读的难度不大。“浅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高考提供的文本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大体能够掌握的。;所谓“浅易”,主要特征是:
①从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
②从运用的词语说,主要是1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和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
③从句式上说,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
④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选材与设题分析;考查的主要内容;试题设置类型;二、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
命题分析;2012年福建卷试题回放;近五年福建卷文言文阅读考情分析 ;全国大纲卷:《宋史郭浩传》
新课标卷:《宋史·萧燧传》
江西卷:《元史·彻里传》
广东卷:《清史稿·陶澍传》
山东卷:《后汉书·阴兴传》
辽宁卷:《晋书·列传第39·周顗》
上海卷选文一:《汉书·卜式传》 ;2012年高考文言文试题的选材;全国Ⅰ卷《北史·魏德深传》
全国Ⅱ卷《宋书·郭原平传》
北京卷《史记·叔孙通传》
天津卷《管子·小匡》
上海卷《明史·隐逸列传·沈周》
周去非《岭外代答》
重庆卷《贞观政要?贪鄙》
安徽卷 杨士奇《游东山记》
福建卷 归有光《张自新传》
广东卷《宋史·李迪传》
海南宁夏卷《宋史·朱昭传》;2010年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材;2011年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材;选文篇幅;各卷题型和分值;三、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策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透视一:
关于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2012年文言实词考点统计; 在17套试题中,作为正确选项出现,考查中涉及到的文言实词还有:
已、乞、时、属、怀、易、假、多、笃、向、委、党、稔、为、执、袭、寿、给、胜、籍、许、矫、分、谲、期、肃、绝、谓、贽、过称、就、杳、干、延、擢、豁、卒、称、固、能、劾、宥、按、陵迟、坐、方 ;2009年文言实词考点统计; 在2009年18套试题中,作为正确选项出现,考查中涉及到的文言实词还有:
肃、会、堪、闲、直、爨、益、度、竟、秉、宥、比、秩、规、觉、延、过、加、了、戚、面、起、摄、婴、乘、利、弭、自分、零、介、奔干、躬、宾、属、引却、魁垒、数、吾侪、捐、期、犯、素、革、一、病、角、蓄;2010年文言实词考点统计; 在18套试题中,作为正确选项出现,考查中涉及到的文言实词还有:
报、祈、法、寻、会、遂、杖、翼、徇、家、年、总、居、券、诣、馈、治、第、属、具、寻、委、甫、畜、籍、伺、拒、见、归、著、庶几、除、愀然、干、尚、身、濒、客、薄、浸、敝、遽、具事、鸠、大辟、遗。 ;2011年文言实词考点统计; 在17套试题中,作为正确选项出现,考查中涉及到的文言实词还有:
汲、迎、彻、长、结、赞、败、易、反、齿尊、累、漫漶、籍、且、顾、已、修、济、官、耸、戟、蠲、秽、怃、起、豫、援、爽、第、嫌、俾、徐、厕、惠、病、绍、加、离、迫卒、物故、躬、罢、乖、比、矫、指、劝、乐、顷、从 ;考点指津 ;《2012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透视二:
关于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考查;《考试说明》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北京卷;2012年文言虚词考查情况统计;近年文言虚词考查频率统计; 安徽卷、天津卷、江西卷、湖南卷、浙江卷、山东卷、四川卷、上海卷八卷中,命题涉及课内文言语句,覆盖了中学语文课本17篇文章:
《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赤壁赋》、《逍遥游》、、《兰亭集序》、《师说》、《陈情表》、《劝学》、《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苏武传》、《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游褒禅山记》、《祭十二郎文》、《孔雀东南飞》、《伶官传序》。
还有34选自课外篇目: 《始得西山宴游记》、《子路从而后》、《蹇叔哭师》(2句)。; 这些试题中,涉及的课内文言语句,覆盖了中学语文课本17篇文章:
课内篇目中,选句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鸿门宴》 《廉颇蔺相如列传》和《赤壁赋》,各有3句;其次是《逍遥游》《兰亭集序》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