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
——成都市城市变化的足迹
成都市是我国首批命名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之一。它有着悠久而独特的文明源,灿烂而多彩的文明进程。近年来成都平原宝墩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成都早在文明启蒙时期就是长江上游古文明的中心,城市文明发展史已经长达4500年以上。其文明的起源甚至有“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之说。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现,则表明3000多年前成都都邑文化已经达到古蜀文明早期发展的鼎盛阶段。成都正式建城的标志是在公元前311年秦国张仪规划新建成都、埤城、临邛三城。从那时算起成都已经拥有2300多年的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汉唐时期成都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城市,时称“扬一益二”,“天下第一名镇”。“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隋·卢思道《蜀国弦》)。成都早在2000多年前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是历代成都人巧思聪慧和幸勤劳作的结果。
今天的成都市四川省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北部,四川省的省会该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城市生态和文态环境建设经过府南河综合治理工程,“五路一桥”交通工程,春熙路、红星路、琴台路等旧城改造工程和沙河治理工程,大慈寺、文殊院等历史文化片区的保护和建设等等,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加大了对文物古迹、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力度,尘世建设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获得了海外的赞誉,成为了最宜于人居的城市之一。
一、成都城市的起源与形成
成都平原是古蜀文化、古蜀都邑、古蜀国的起源点。《蜀王本纪》所载蚕从、柏濩、鱼凫、杜宇直至开明等五代蜀王,实为从渔业游团时代到畜牧和农业定居时代的五大部落,最先居于岷山石室,后在成都平原辗转迁徙,寻找定居点,逐步由游团形成聚落,直至形成中心聚落和城邑,到杜宇是形成疆域广大的古蜀王国。从考古的角度看,在启蒙文明时代,距今4500年前成都平原宝墩文化这个漫长时代城市最初的胚胎。从那时到现在,成都城市文明发展史已长达4500年以上。到距今3000年前的三星堆、金沙和十二桥等遗址所昭示的早期文明发展时代,在平原中心形成最早最大的古蜀都邑,从此在没有迁徙,城市在同址连续发展的历史长达3000年以上。在商业街船棺葬遗址显示的时代,及战国早期,今成都城垣的西部即古少城中心区便成为开明王国的定于点,正如《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所述“开明自梦郭移,乃徙至成都。”到战国晚期,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前316年)张仪灭蜀,始设蜀郡并成都县,公元前311年又按照当时京城咸阳的建制,兴建成都、埤城、临邛三城,此为成都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之始。成都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历史长达2310年以上。
1.1、宝墩文化与长江上游古城文明中心的形成
1.1.1、成都城市的起源
大约距今4500年至3700年,成都平原已经出现了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考古学上命名为“宝墩文化”。这一时期,成都平原上的古蜀人已由游团走向初步的农业定居并出现了大大小小面积不等的聚落,其中小的仅有几千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十万平方米。最大的在新津县宝墩镇,面积达60万平方米。其次有都江堰芒城遗址、郫县古城遗址、温江区鱼凫遗址、崇州市双河遗址和紫竹村遗址、大邑县盐店村遗址。这些聚落遗址都出现了夯土城墙。有的还筑有双层城墙,内外墙之间还有很深的壕沟。这些聚落遗址的形态说明在那个时期聚落已经有了分化,出现中心聚落,社会组织已出现贫富分化等级制度也开始初步形成。郫县古城遗址中心发现约550平方米的大型房屋遗址,在遗址内发现五个平行布置的卵石砌筑的祭台遗迹,可能是当时人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共同祭祀中心的出现时说明当时古城可能形成。从而说明了一个结论宝墩文化时期正是成都平原的原始城市的起源期。
1.1.2、成都平原古城聚落的分布于发展过程
成都平原最早的古城即原始中心聚落,是在平原扇形水系和纺锤形水系之间的鱼脊形高地上发展起来的。三四千年前的成都平原,水网密布,森林茂密,植被丰富,沼泽一片。从西北岷山流下的众多河流都呈西北——东南走向,冲击着成都平原。在这些河流中,两河之间的高地经过古蜀人的排水泄洪,发展成了定居场所和文明诞生地。
都江堰、崇州、大邑等地的古城聚落最先出现,后来逐步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成都及其周边的县市。
与世界大多数文明的发展模式相似,成都平原上的早起城市经济文化发展轴与河流的流向和两水之间的冲积地带相一致,多为西北——东南走向,古城最早出现在岷江、文井江、石亭江等流域,这也就是成都平原以后城镇基本格局的雏形。由于都江堰扇形水系的影响,成都的经济文化最先从平原西北沿若干个两江之间的冲积台地上发生出来,然后向东南发展和传播。所以,成都之西之北发展最早,之东之南发展要滞后得多。到中唐以后,韦皋在大慈寺前穿解玉溪,开辟东市,成都才开始了它的经济和文化向东向南开发和发展的历程。
1.2、三星堆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