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被歪解或误解的小调《走绛州》——兼谈劳动号子分类标准的历史文献依据.docVIP

不该被歪解或误解的小调《走绛州》——兼谈劳动号子分类标准的历史文献依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该被歪解或误解的小调《走绛州》——兼谈劳动号子分类标准的历史文献依据

不该被歪解或误解的小调《走绛州》——兼谈劳动号子分类标准的历史文献依据-音乐论文 不该被歪解或误解的小调《走绛州》——兼谈劳动号子分类标准的历史文献依据 商树利 作者简介:商树利(1973~),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内 容 提 要]当代多部教材与论文中,关于民歌《走绛州》的类属问题存在着劳动号子或小调的歧义,也不乏称其为亦或小调亦或劳动号子的模糊阐释。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关于”劳动号子”的文献引用依据,多源自《事物纪原》一书断章取义《吕氏春秋》原意的片段文字,造成《中国音乐词典》的误引,进而导致当代教材中的谬误。追踪溯源,经分析考证,得出《走绛州》实为小调的结论。 [关键词]《走绛州》/劳动号子/小调 中图分类号: 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4)02-0090-3 2013年3月22日(周五)下午,受系部领导所托,笔者为一位授命于危难之际,而临时“钻锅”代课的青年教师做所谓的试讲评议工作。在该教师试讲过程中,笔者发现其讲解“劳动号子”时,例举了《走绛州》这首民歌。原本笔者的记忆深处,一直清晰记得该歌曲为“小调”类民歌。事后,为查明此事,同时也验证一下自己的记忆力,笔者查阅了相关教材以及文章,又向德高望重的其他专业老师求教,希望能为该首民歌验明正身。折腾了近一周时间,将所读所感草草行文记录下来,以便为日后教学之用,又经月余时间的沉淀修改,方成拙文,今呈现于诸君面前,盼请大方之家批评斧正。 目前而言,笔者所能够查到《走绛州》这首民歌较早的曲谱是出现在《民族音乐概论》[2] 一书中的谱例(该谱例为一段唱词)。《民族音乐概论》中认为:《走绛州》是一首歌词为一个简单的上下句,但由于运用衬句,曲式结构有了很大的扩充的陕西小调。无独有偶,乔建中编著的《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 [3]一书则认为:这是一首山西民间小调。两部著作都认为该民歌是“小调”,而分歧则是此曲究竟是源自陕西,还是山西? 诚然,诸如此类的传统民歌在流传变迁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很难考证其究竟源自何地。姑且以周青青老师在《中国民歌》[4]与《中国民间音乐概论》[5] 中所云为参照系:《走绛州》是一首流传在河南、山西、陕西北部一带的挑担号子。 当我们对《走绛州》的历史渊源无从查考的无奈之际,接踵而来的新问题却跃然纸上,映入眼帘。即《民族音乐概论》与《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中称该曲为“小调”,而周青青老师则视该曲是“挑担号子”。经查,认为该曲为挑担号子的并非仅仅周青青老师一人。早于周老师持此观点的是宋大能老师,可参见其著述的《民间歌曲概论》 ;[6]与周老师比肩的还有冯步岭老师著述的《民族音乐基础教程》。[7]由此一来,这首民歌究竟应该算作小调,还是挑担号子呢?成为问题分歧的焦点。 难道我们就应该模糊一下理解,力求做到难得糊涂?恰如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卖蔬菜的摊位上买到大的西红柿,而在卖水果的摊位上买到被称为“圣女果”的小西红柿一样。事实上这种模糊的做法也是一种态度,至于该曲何去何从?党音之先生在《走绛州赏析》 [8]一文中则于文章开篇说:《走绛州》是一首明清时期流行陕北和山西的民歌小调,又名《一根扁担》。文末则又云:《走绛州》在我国各类民歌中,属于“挑担号子”歌曲。 为了能够理解党音之先生的模糊态度的说法,并试图给予自己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合理的自圆其说做法,继续研读何晓兵先生著述的《音乐作品赏析教程:中国民歌》 [1]一书。书中认为: “挑运劳动一般指较轻物体的搬运劳动,一般由单人进行操作。挑运者为了使自己保持兴奋的情绪,往往伴和着急促而有韵律的步伐节奏,独自哼唱一些歌曲。由于挑担步伐节奏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均匀,以使肩上扁担产生有规律的上下弹性运动,避免重力一直压迫肩背肌肉;第二是急促,以尽量减少负荷重物的时间;为适应这两个特点,挑运号子的音乐形态便显现出其独有的律动特征——尽管挑运号子的音乐材料往往来源于本地山歌或小调,但其节奏受到步伐节奏的制约,也变得均匀而急促,让人听来,仿佛能看到在挑担者肩头上闪闪悠悠的扁担,和富于弹性的步子,感受到劳动节律的欢快跃动。” 何晓兵先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原来,挑夫们繁重的挑担劳动中,为缓解劳动疲劳索性唱山歌、哼小调、喊号子一切皆有可能。不难理解,打个比方挑担者哼唱山歌、小调、号子,恰如一个学生闲暇之际用手机亦或平板电脑无线上网,还是用台式电脑有线上网,一切悉听尊便。 行文至此,为能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前文叙及各家不同说法简要归纳总结如下:其一,《民族音乐概论》与乔建中认为该曲为小调类民歌。其二,宋大能、周青青、冯步岭的著作中认为该曲为挑担号子。其三,党音之认为该曲既是陕北小调又是挑担号子。其四,何晓兵以为挑夫所唱挑担号子的音乐材料往往源于山歌、小调。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