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心目中未来50年的中日关系
我心目中未来50年的中日关系
作者:吕萍 2011.03
记得第一次看《东京审判案》是在高一的12月份,正值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期间,那时不成熟的我们,对日本有的仅是骂声一片,虽然我们深爱着日本动漫,偶尔用着从日本进口的文具,但一想到教科书问题,一谈到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我们除了愤怒还是愤怒。然而,几年后的今天,我再看《东京审判案》,或许是因长大了吧,感慨之余,更多的是想去好好了解那段历史,更为理智的看看、想想今日乃至未来的中日关系之发展。
理智,就是要全面系统的看待中日关系,而不应为曾经的可恶之人的过失局限于记恨,偏见大和民族的日本军国主义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虽现在的极端右翼势力十分顽固拒不承认战争罪行令我非常愤慨,但我们不应只看到日本的这一方面。就去年中日“钓鱼岛扣船事件”余波阵阵,连续4年回暖甚至呈现“暖春”景象的中日关系几乎一夜间转换为“冷冬”节气,尽管双方试图“暖气微吹”,但升温态势并不乐观。中日恢复邦交近40年倾力构筑的“世代友好”关系也是几起几落,乍暖还寒。这里必然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的纠集和冲撞。
中日关系之所以不断出现问题,我想,不可忽视的症结就是许多日本人对历史问题认识的模糊。只有让日本人真正了解历史才能消除隔阂,从而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他们认为绝不能在历史问题上妥协和迁就,而清算过去错误的最有效办法是表达自己的真诚反思,宽恕的感情只能来自于彻底的反省。历史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日关系的过程中才能解决。如果因为历史问题没有解决,而不去发展两国关系,这正好上了日本右翼的圈套。因为他们很不乐意看到两国关系的友好和发展,并企图掩盖战争真相,否认侵略历史。
我认为,要发展中日关系,就必须要排除两方面的干扰,即来自日本右翼的干扰和来自中国国内一些民众极端情绪的干扰。当然最主要的干扰是日本右翼的干扰,他们一看到中日关系有所发展,便马上跳出来挑唆,恶化气氛。而因此,中国就会有强烈反应。于是,日本一些媒体就又反过来说中国人又在抓住历史辫子不放。诚然,我们不能要求日本人民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达到中国人民的认识水平。日本军队到中国来烧杀抢掠,完全知道这一点的只有中国人民。日本人民对此的认识只能是间接的,他们对过去日本军队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那场侵略战争,不可能有中国人民那样的痛苦体验和仇恨感情。在排除日本右翼干扰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中国一些民众“情绪化”的干扰。比如,把历史问题扩大化,以偏概全,认为中日关系就是历史问题,以至于产生日本人民是多么坏的错误认识等,这些都不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
可喜的是各种媒体报告均显示,中国外交致力“中日友好”的频率和力度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在与周边邻国关系中,中日关系也是最为关切的。反观日本,对华关系也是很下功夫的,两国民间友好团体的数量和人数堪称世界之最。
同时相关资料也显示中日恢复邦交以后,特别是伴随着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崛起,中日之间围绕着历史认识问题、台湾问题等等争执不断。为了维护中日关系,中日两国政府都作过极大的努力,其定位几经变化,最后将其定位在“战略互惠”。但是,纵观近年来中日关系的变化,就可以发现中日两国要建立政治互信最为艰难,双方各有所“猜”,互有所“疑”,就是缺乏彼此的信任。而日本政坛走马灯般地更换首相,右翼政客为突出个人不惜一切手段,长年在野党转换成为执政党后缺乏外交经验,媒体对负面新闻的推波助澜,面对中国发展后日本国民感情的“畏中感”渐渐转化成为“仇中感”等等因素,都使得这种“战略互惠”关系“做起来非常难”。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说中国高层外交人士将中日关系比喻为“玻璃工艺品”,称其“看起来非常好看,做起来非常不易,毁起来非常容易”。
中日关系“好看”的背后是伤痕累累,“难做”的背后不仅有其历史原因,想必更有其现实原因。认识到中日关系“好看”、“难做”、“易碎”的特征以后,就需要中日两国政府乃至民众来共同认识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共同来呵护这个关系。
中日两国的“地缘性”决定两国只能相互为邻,谁也搬不走。彼此为邻,可以成为“恶邻”,也可以成为“善邻”。成为“恶邻”的历史已经发生过,并且证明“斗则两伤”,因此今后的选项就只有成为“善邻”,走“和则两利”的道路。如果某些政治家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耕耘票田,而不惜以牺牲两国关系为代价,日本和中国的历史上都是留有“榜样”的,那就是被历史唾弃。正因为这样,针对中日关系“做起来很难”的“难点”一一对症下药,想必才是最现实也是最佳的选择。
上网搜索得知,2010年8月14日,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六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在日本东京发布。调查结果显示:中日关系非常重要仍是两国公众的普遍共识;“历史问题”影响力首现下降,经济、文化元素影响力提升;两国公众对于对方国的好感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