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5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ppt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5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5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3.总结法记忆“雨林的保护措施” (1)三保: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②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③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二设:①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②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3)一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高考AB卷 学法大视野 高考AB卷 学法大视野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纲考点扫描 考查频度 命题趋势 全国卷        地方卷 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2013·课标Ⅱ,36 特殊区域荒漠化的发生过程及发展变化 5年7考 1.趋势分析:关注新出现的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治理措施,以及传统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建设 2.热点预测:2018年高考可能仍以典型生态环境建设为考查对象,题型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分值为6~8分 2.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2016·课标Ⅱ,37 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及保护 2014·课标Ⅰ,9~11 大气氮沉降对植被的影响 2014·课标Ⅱ,36(1) 沼泽的成因 2013·课标Ⅰ,37 人类生产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5年5考 考点一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1.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成因 危害 治理措施 ①自然原因: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条件)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人为原因:起决定性作用。其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及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成因 危害 治理措施 ①自然原因:地理位置具有过渡性;土壤质地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轮荒耕作和露天开矿、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破坏植被 耕地质量下降,单产降低;河流泥沙含量剧增,河床抬升;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发 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概念辨析 [问] 1.如何理解荒漠化? 提示:荒漠化不是指荒漠景观,而是指由土地退化逐步形成荒漠景观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问] 2.辨析荒漠与荒漠化的区别? 提示: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问] 3.荒漠化概念中的三个“三”和一个“二”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①“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②“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③“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④“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问]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可用“松、中、少”三个字分析。你理解其中的含义吗? 提示:“松”指黄土土质疏松; “中”指位置居中,且降水集中,尤其夏季多暴雨; “少”指植被覆盖少,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疑难突破 [问] 5.怎样理解水土流失的本质? 提示:其本质是流水的侵蚀作用,联系影响流水侵蚀的因素进行分析更有利于得出成因,从而根据成因寻找治理措施。人类活动不合理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问] 6.简述典型水土流失区域的差异? 提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东北平原的黑土流失、喀斯特地貌区的水土流失等。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当地能源缺乏,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严重。该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而且这里土层薄,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就难以治理,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于黄土高原。 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 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分析思路 2.荒漠化成因分析(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成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原因,但是人为原因为主要原因。 (1)利用框图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 (2)表格法分析荒漠化的人文因素 人为因素 所占比例 主要分布地区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 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水资源利用不当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分析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措施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