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信息化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氏之子》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郭蓉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下册 邮件 单位 四十里铺镇中心小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二、学生分析 三、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制作ppt,利用ppt进行文字问题呈现,在进行重点词、句、段教学时,利用幻灯片出示这些内容,能集中学生的目光,思维,便于学生交流探讨,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突破本文的重难点,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代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示题)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我知道 《杨氏之子》选自( )朝( )的《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的是( )的故事。 学生踊跃举手,积极回答问题。 课件呈现问题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句,说出文中故事的大意并写下来。 3、写出文中杨氏子与孔君平对答的话语。 孔君平说:???????????????? 杨氏子说:???????????????? 杨氏之子的言外之意: 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么_________。 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_________。 合作探究(二)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如果那个人不是孔君平,是李君平,你会怎么回答? 比较句子: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会怎么说? 3、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 齐读课文(读出了停顿) 解释“甚”“家禽”等的意思。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课文, 指名答。 学生踊跃回答。 学生反复地朗读这两句话,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 课件出示文章内容。 利用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利用课件出示重点句。 幻灯出示填空题。 课件出示重点句,突出关键字。 达标检测 一、先解释“加粗”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孔指以示儿曰。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我会判断对错 1、课文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是一样的。 2、“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三、按原文内容填空 梁国杨氏子九岁,????????。孔君平????????,父不在,乃??????????。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曰:“此??????。”儿应声答曰:“??????。” 巩固古文意思。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填空。 课件出示检测题 作业布置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学生回家完成此项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内容 板书设计 甚聪惠(总起全文) 聪明 10 杨氏之子 为设果 懂礼貌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幽默风趣 七 《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是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首先我在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先自由读去感觉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不同,读了之后感觉到不好读,不顺口。然后我来范读,再和学生一起划节奏,学生再读(整体、个别、男生、女生、整体),让学生读通读顺短文。然后再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的意思。先让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然后让学生用这些方法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意思,和同桌交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看自己能学懂多少,还有什么不懂。然后再全班交流,解决还未理解的地方。让学生提问题同学帮助解决,这样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交流,学习的气氛浓厚。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再来体会杨氏子回答的巧妙在哪里,这里是难点,突破得不是很好,虽然学生最后在我的指点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是过程不是很流畅。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