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干部梯队建设.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强企业干部梯队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XX企业管理人才梯队的建设管理 摘要: 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快速健康发展,各项工作能否上新的台阶,企业的管理人才队伍是决定这些的关键。造就一支精干高效、作风优良的管理人才队伍,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应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的梯队建设,打造建立一支人员规模适度、老中青相结合、具有一定年龄梯次、专业结构合理、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管理队伍。我们应该从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做好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为企业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XX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的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洗礼,XX公司管理人才队伍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梯队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层管理队伍重量偏大,整体年龄偏大、分布相对集中,未形成合理梯队;整体学历不高、专业结构不尽合理,难以适应互联网化转型的需要;部分中层管理人员经历单一,缺乏基层和跨专业工作经验等等。 (一) 中层管理队伍总量较大。截至2014年9月底,XX公司各部室(中心)、县级经营组织在职领导人员总计42人(不含省公司下派2人,含下属中心3人按五级正管理)。占自有用工人数11.04%(高于全省平均值9.5%),占比和职数配置均不符合省公司下达标准和要求。 现业中层管理队伍29人,占自有用工人数10.21%;县级经营组织班子13人,占自有用工人数5.46%。 退二线9人(现业5人,县公司4人),占在职中层17.64%。四级正同级占比33.33%,四级副同级占比12.5% 。 (二)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分布不合理。XX公司部门正职及县公司总经理(以下简称中层正职)平均年龄42岁,副职平均年龄40.2岁。人员主要集中在36-45岁,占72%。36岁以下仅占6.7%,50岁以上占13.3%。中干平均年龄42.3岁,其中30岁以下为0,31-35岁占6.7%,46岁及以上占21.6%。相邻两级间中层管理队伍相差1.3-2.1岁,有一定的年龄梯队,但年龄梯次不够明显。  图1---XX企业中层管理队伍年龄结构分布 由图表知:正职41~45岁年龄段8人,占比44.44%,是主要群体,35岁以下无配备;副职36~40岁年龄段10人,占比41.67%,41~45岁8人,占比33.33%,是主要群体,35岁以下仅1人,30岁以下无配备; 正副职之间有一定年龄梯次(36-40岁),但梯次不明显。加强35岁及以下中层副职队伍培养选拔,形成长尾,逐步解决中层队伍梯次不足问题。 (三)中层管理队伍学历水平较低。学历现状来看,37.2%的中层管理队伍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专科占44.7%,中专及以下还有55.3%(主要分布在各单位中层及县公司领导岗位上),中层管理队伍学历层次较低。其中:高中比例近20%,中层管理队伍选拔条件放得太宽,需要引起关注。 图2---XX企业中层管理队伍学历结构分布 由图表知,全日制学历中专是主要群体(22人,占比52.38%) ,高中(中技)16人,占比38.1%;无全日制本科生。全日制学历总体偏低。 图3---XX企业中层管理队伍专业结构分布 由图表知,全日制学历专业通信专业是主要群体(20人,占比47.61%) ,其它专业18人中,有8人系高中毕业无对应专业。由于历史原因,无市场营销及经济管理专业人员。 (四)工作经历较单一。全市具有市县工作经历中层人数18人,占比42.85%;仅有市级部门(县公司)工作经历中层人员22人,占比52.38%。现业部室负责人有14人无县公司工作经历,占比48%,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县公司有10人无市公司工作经历,占比76.92% 。 图4---XX企业中层管理队伍工作经历分布 加强管理人才梯队建设的几点举措 (一)控制总量,推动中层管理队伍能上能下 1.改进考核评价,更加明确责任落实,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坚持现实业绩和历史改进并重,客观公正考核评价。以业绩为导向,科学考核评价中层管理队伍业绩。既要考核实际目标完成值,又要关注历史业绩改善情况;同时,采取本地排名、同业比较,以及与全省同类和先进省份对标等方式,确保业绩考核评价全面、客观、公正。既要关注带领单位实现业绩快速提升的中层管理队伍,又要关注能卧薪尝胆、夯实发展基础并扭转落后局面的中层管理队伍。另外,对于业绩指标完成率和进度虽好,但相对排名下滑严重的单位应及时警示。 坚持诚信经营导向,加大任中审计力度,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行为应及时纠正并处理,有效防止只注重当前利益而损害企业长远发展潜力的短期行为。 2.严格管理要求,强化考核应用,推动中层管理队伍能上能下 (1)落实新提拔人员试用制 以业绩为导向,严格落实中层管理队伍试用制。新提拔的四管理人员,各单位可根据岗位特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