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信息化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信息化文献综述

目前有关信息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相关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研究,其次是信息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信息化水平测度理论及相关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信息化测度方法 信息化测度研究 1.2.2.1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针对信息化测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地区以及企业经济的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的关系研究。 日本经济学家鬼木甫通过研究,证明了在1975年一1985年十年间,信息北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占到了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点的十分之一以上。琼森切尔(1983)以信息化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对信息资源及信息经济生产率进 行测度的数学计量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对信息化规模及其对经济的贡献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Weill(1992)利用计量经济模型针对电子管制造业,就其产业本身信J自、化水平对销售、绩效等影响做出了研究。 Yosri(1992)利用 1987一1990年间,针对来自个食品公司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信息化支出与税收贡献之间的关系。Dho1akia(1994)利用数学计量模型对1990年美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电信设施能力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相关影响程度最大。 Mahmood(1998)实证研究了信息化产业投资、信启、产品性能以及生产力互关联程度。 Kraemer(2000)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分析了1985年一1993年八年中,信息、化产业对36个不同国家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启北产业结构是不同的,且由于信息、产业结构的不同对所在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亦不相同。stratopoulos(2000)研究了公司信息化的作用,就不同公司利用信息化的不同程度以及成功与否,从侧面证明了成功运用企业信息化的公司的则务业绩更好。Gust(2004)为了证明信息化水平对美国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运用了13个国家的至1992年到1999年8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最终证明了自已的观点。Zahirlrani(2004)通过调查分析近百家建筑机构,评仙了信启北投资与成本、利润的关系。 1.2.-2.2国内研究综述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期,信息化理论以及信息化的测度方法的研究才开始进行。而对信息化概念的中国化也是在1997年由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首次定义。我国学者对信息化的研究均建立在外国学者对信息化研究的基础之上,方法也多借鉴于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有效的结合中国本土信息北特点,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及方法,对中国信息化现状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并就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深化研究。 (1)针对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及指标体系建立角度研究 贺铿(1989)利用波拉特的信息北理论,结合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是编制信息北拖入产出统计表,从而更直观的反映信息化水平。靖继鹏、王欣(1993)比较分析了马克占普和波拉特对信矛息化测度的方法,结合研究实情评价并修正了小松清介的信息化指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就信息产业的含义及结构和相关定律 进行分析研究。宋玲(2001)搜集并整理了国内学者对于信启、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 后者的研究起到了借鉴和指导作用。国家信息、产业部(2001)为了对国家或者地区信息化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颁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此举对正确指导各地信息化发展具有重大作用。2004年,中国国家信息化化测评中,自,通过并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关于企业信息化测度的指标体系,第一次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以指标的形式指出,并且结合中国国情首次对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测度评价及效益水平的研究探讨。郭春丽(2005)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与国家信息化指数模型,测度了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指出国家应通过增加经济建设中的经济要素比重来推动经济建设。 (2)针对使用计量经济模型角度研究 朱幼平(1996)将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结合信息社会发展趋势,加入信息要素。以修正后的生产函数对我国1980年一1992年的数据,进行了测算,证实了在劳动力因素、资本要素以及信息化要素对经济的影响中,信息要素的贡献最高、劳动要素次之。郭东强、王志江(2000)提出了运用产出型增长生产函数来测算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对企业本省经济增长作用的贡献,力图为评价企业信息化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次年,郭东强、王志江为了进一步研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与产出问题,运用调整了的数据包络法进行了模型测算及研究。马生全(2003)基于索洛余值理论思、想,结合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建立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数学计量模型。田虹、吕有晨(2004)通过比较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同一时期的信息化指数以及不同时期下我国的信息化指数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